【快评丨奇瑞测试“翻车”,致歉背后更需反思“出位”营销】 11月13日,“奇瑞致歉”相关话题登顶微博热搜。据媒体此前报道,11月12日,多名网友发布视频显示,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一辆汽车在“天梯”上进行爬台阶挑战,结果从台阶上溜下,还撞坏了护栏。13日凌晨,奇瑞汽车发布致歉声明称,因测试装置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脱落,防护绳缠绕车轮导致动力输出受阻,车辆下滑撞毁部分护栏;所幸无人员受伤,自然环境亦未受损;并承认风险预估不足、细节把控存在疏漏,承诺承担全部修复与赔偿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天门山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生态价值、文化象征和公共属性并不因运营权归属而改变。无论由谁经营,它都是全民共享的公共资源,承载着公众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集体认同。公共景区不该成营销秀场,将此类高辨识度景区用于商业挑战,实质是将公共注意力私有化,模糊了商业行为与公共空间的界限。 此次测试对象为一辆城市SUV,目标用户关注油耗、空间与智能配置,而非攀爬从20多度到接近45度(100%爬坡度)的石阶。可以说,此次测试意义有限,传播意图却显而易见:试图复刻路虎2018年挑战天梯的营销路径。然而,时代语境已变,公众对占用公共资源博流量的行为愈发敏感。即便当日景区封闭、未直接影响游客,但仍引发广泛质疑,正说明社会对“公平使用公共空间”的底线共识正在强化。溜车、撞坏护栏这种景区测试的“翻车”,更是放大了这一举动的社会影响。奇瑞方面强调事故源于“防护绳故障”,试图将问题限定于技术执行层面,却回避了更根本的选址合理性问题。真正的品牌自信,不在于能否完成一次惊险表演,而在于日常使用中是否真正值得信赖。与其耗费资源策划高风险营销秀,不如深耕真实路况下的产品验证与用户口碑。若车企未来仍欲挑战极限,不妨回归专业场地,用扎实数据说话。说到底,测试车辆性能无可厚非,但将公共旅游景点作为测试场地,并不值得提倡与效仿。这种“博出位”的营销思维,或比道歉更值得企业反思与复盘。唯有尊重常识、敬畏安全,商业创新才能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