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聂曦烈士的弟弟聂磊,一张罕见的证件照,当时的他28岁,也在“国防部”任职,五官英俊,看起来非常帅气。 主要信源:(海峡都市报——沉默荣光,闽清走出的“红色副官”) 1946年的南京城,国防部的大楼里人来人往。 刚满28岁的聂磊领到新的工作证,照片上的他穿着笔挺的制服,眉眼清秀。 这个年轻人有着不寻常的家世。 他的二哥聂曦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员,大哥聂能辉更是早早就参加了革命。 聂磊站在国防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远处紫金山的轮廓,心中涌起对两位兄长的思念。 聂家三兄弟的故事要从大哥聂能辉说起。 这个热血青年在新四军里干革命,皖南事变时不幸被捕,被关进了上饶集中营。 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他受尽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 凭着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勇气,他最终带领几位战友成功越狱,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1949年春天,就在南京解放的前夕,他在雨花台被敌人杀害,年仅32岁。 就义前,他高呼革命口号,慷慨赴死。 二哥聂曦走的是另一条隐蔽战线。 他从海军学校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里从排长做起,一路升迁至吴石将军的副官。 表面上看,他是个尽职尽责的国民党军官,实际上却是我党安插在敌人内部的重要情报人员。 在渡江战役前,他和吴石将军冒着生命危险,将长江防务部署图等重要情报送出,为战役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每次传递情报时,聂曦都要面对严密的搜查,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身份。 1949年8月,聂曦跟随吴石去了台湾继续潜伏。 在台湾,他表面上担任国民党军政长官公署的上校科长,暗地里负责传递重要情报。 他经常利用职务之便,搜集国民党在台的军事部署情况。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的叛变,1950年他不幸被捕。 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却始终没有泄露组织的秘密。 那年6月的一个清晨,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聂曦面对枪口毫无惧色。 据当时在场的记者描述,他穿着整洁的白衬衫,神态自若,就像平常去上班一样。 就义前,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音铿锵有力。 由于妻儿都在大陆,他的骨灰长期无人认领,直到很多年后才由亲戚运回福州安葬。 三兄弟中小弟聂磊的经历最为曲折。 他受兄长影响也参加了革命工作,1941年被捕后关进上饶集中营,一关就是四年。 在集中营里,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 出狱后,经二哥聂曦介绍,他在国民党广州部队任职。 1949年3月,聂磊当上了国民党广州联勤部队的中校主任。 在广州解放前夕,他面临重大抉择: 是听从国民党命令撤往海南,还是按吴石将军的指示率部投诚。 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了率部起义。 然而这个正确的决定却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时广州有关部门误把他当成国民党特务,判了他五年劳动改造。 在农场劳改期间,他每天要干繁重的农活,但始终坚信历史会还他清白。 刑满释放后他回到福州老家,没想到又被人举报,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 那些年他受尽委屈,但始终没有放弃申诉的希望。 转机出现在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吴石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这个消息让聂磊看到了平反的曙光。 经过漫长等待,1983年他终于等来了平反通知。 当他拿到那张沉甸甸的平反通知书时,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不禁老泪纵横。 这时距离他二哥牺牲已经过去了33年,聂磊自己也成了古稀老人。 如今在北京西山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上,矗立着聂曦的汉白玉雕像。 雕像面容清癯,目光坚毅,仿佛仍在注视着这片他为之献出生命的热土。 而在福州三坊七巷的老宅里,聂磊安度晚年时,常常抚摸着两位兄长的照片出神。 巷子里的榕树依旧枝繁叶茂,就像聂家三兄弟的精神一样生生不息。 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已经远去,但那份家国情怀永远留存在后人心中。 这样的故事,值得一代代传下去。 聂家三兄弟用各自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坚守,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