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孔从洲去湘潭出差,在招待所偶然看到被下放的叶剑英独自一人在角落默默吃饭

陈砚之 2025-11-12 18:12:49

1970年孔从洲去湘潭出差,在招待所偶然看到被下放的叶剑英独自一人在角落默默吃饭,饭后他忍不住问了一句什么,让叶帅瞬间很激动? 叶剑英出生于1897年广东梅县一个普通农家,从小接触基本教育,后来进入云南讲武堂接受军事训练。毕业后他加入护法军,逐步参与北伐战争,负责指挥部队推进。抗日时期,他协调后勤供应,确保物资到位。解放战争中,他参与战略规划,推动战役胜利。1955年获元帅衔,此后专注军队建设,视察基地优化装备。叶剑英一生经历多次重大事件,始终保持军人本色,注重实际工作。他的职业生涯跨越多个阶段,从基层军官到高层领导,积累丰富经验。孔从洲1906年生于陕西西安灞桥镇书香门第,早年投身西北军,从士兵起步,逐步升迁。北伐中他率部作战,抗日战争时在中条山地区布置防御。1946年起义后,任军区副司令,主管炮兵事务。1955年获中将军衔,继续负责后勤协调。他的路径显示出从旧军到新军的转变,强调纪律执行。 叶剑英的早年教育奠定基础,他在梅县东山中学学习期间,接触现代知识,这对他后来军事生涯有帮助。进入讲武堂后,他系统掌握战术技能,毕业后直接投入实战。护法军时期,他跟随孙中山,参与南方革命活动。北伐战争让他积累指挥经验,率部攻克多个据点。抗日战争爆发,他转入地下工作,联络各方力量。解放战争阶段,他在北京负责军委事务,协调全国部队。获衔后,叶剑英推动军队现代化,引入新装备,提升训练水平。他的贡献体现在国防体系构建上,影响深远。孔从洲的高小毕业后进入中学,课余阅读军事书籍。投军后从排长干起,逐步到旅长。西安事变中他担任城防司令,维护秩序。抗日中条山战役,他组织炮击敌阵。起义后,他适应新体制,专注炮兵发展。获衔后,视察工厂测试性能,确保供应链稳定。他的工作风格注重节约,避免浪费。 1969年,叶剑英离开北京前往湖南安置,先在长沙落脚。周恩来多次叮嘱当地提供照顾,但地方执行有局限。他带两名工作人员,行李简单,从长沙转岳阳,又到湘潭。湘潭停留时间较长,他适应本地气候。初期身体不适,经军医治疗恢复。日常靠收音机了解外部信息,家人设法送来设备。他保持规律生活,关注国家动态。孔从洲作为炮兵副司令,1970年去湘潭282厂检查生产进度。出差时选择普通交通工具,注重节约。工厂主要生产军工装备,他协调设备问题。招待所用餐时,他认出叶剑英。饭后,他上前询问身体情况和所需物品。叶剑英回应不用,提到收音机可用,身体尚可。他的反应显示出感动。这次互动虽短暂,却体现军人间互助传统。周恩来获悉后,增加关切。 叶剑英在湖南安置期间,经历多次迁移,每处都需要重新调整。长沙初期安排较好,但很快转地。岳阳短暂停留,湘潭成为主要站点。他年过七十,身体需注意保养。军医用中药和针灸帮他渡过病期。收音机成为重要工具,早晚调频捕捉中央信号。这帮助他跟上时代步伐。孔从洲的出差任务聚焦工厂生产,他检查设备运行,讨论改进方案。招待所环境简朴,用餐人群多军方人员。他端盘找座时,发现叶剑英独坐一角。吃完后走近问候,焦点在健康和需求上。叶剑英的眼圈变化反映真实情感。两人简短交流后,各忙各事。这件事后来传到高层,促使进一步行动。1971年,叶剑英返回北京,重新参与军委工作。 返回北京后,叶剑英投入军委事务,主持会议审阅报告。协调部队训练,确保后勤顺畅。1972年,周恩来查出膀胱癌,叶剑英组建医疗组,召集专家讨论方案。协调手术和放疗,尝试中西医结合。病情反复,他坚持跟进,修改用药计划。1975年底,周恩来住院,叶剑英每日探视,处理相关事项。1976年周恩来逝世,叶剑英参与后续工作,稳定军队秩序。他主持部署任务,视察边防指导演习。晚年居住北京,阅读资料会见旧识。1986年逝世,享年89岁。孔从洲升任炮兵司令,负责全面事务。视察学校监督训练,优化火炮设计。退休后整理回忆,1991年逝世,享年85岁。两人交集虽短,却显示军旅情谊。 叶剑英回京初期,参与庐山会议讨论。1971年夏,他协助周恩来会见外宾,推动外交进展。军委工作让他稳定军心,调整结构。面对周恩来病情,他翻阅化验记录,安排专家会诊。治疗过程包括多次手术,叶剑英监督实施。放疗后观察恢复,调整饮食。周恩来逝世后,叶剑英继续中央职责,维护稳定。他推动军队改革,提升作战能力。晚年注重历史总结,分享经验。逝世后安葬八宝山。孔从洲在司令职位上,组织技术交流,测试新型弹药。退休生活低调,翻阅旧档。逝世后同样安葬八宝山。他的贡献在于炮兵现代化。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