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年,一艘载有221名女囚的军舰从英国启航,当历经万里航程抵达澳大利亚之时

虎虎聊娱乐 2025-11-12 17:06:52

1790年,一艘载有221名女囚的军舰从英国启航,当历经万里航程抵达澳大利亚之时,人们却发现,船上的200多名女囚竟同时身怀有孕…… 十八世纪末,一艘英国船从雾气笼罩的普利茅斯港扬帆远航,船舱里塞满两百多轻罪妇女,她们本该在家乡度日,却被帝国推向未知海域。十个月后,悉尼码头上传来阵阵惊呼:这些女囚怎么几乎全怀了孕? 英国十八世纪末的监狱里,穷苦妇女成群,她们多半因偷点面包或布料进牢,本该轻判劳役,却被当局盯上。1787年,第一批男囚运到澳洲新南威尔士,殖民地刚起步,男劳力堆积,社会乱成一锅粥。总督亚瑟·菲利普写报告直言,缺女人,男人们干活没劲头,冲突不断,得赶紧补上缺口。帝国议会点头,批准专船运女囚过去,名义流放,实则当人口工具用。这些妇女成了战略棋子,帮英国稳住南太平洋滩头堡。 1789年7月29日,“朱莉安娜夫人”号从普利茅斯出发,船上226人,包括221名女囚和几个孩子,外加80来个船员。船是1777年造的旧货,专门改装运犯人。女囚们大多二十多岁,来自伦敦纽盖特监狱和各地牢房,轻罪占多数。出发时,帝国算盘打得精:澳洲缺劳力,更缺生育机器,这些女人到那儿就能“安家”,生孩子扩充白人殖民。船长托马斯·埃德加负责押解,他知道任务重在“完整”交货,不管途中啥样。 航程拉长到309天,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绕好望角,风浪大,补给难。船停特纳里夫和圣地亚哥岛取水,里约热内卢待45天,开普敦19天。补给时,船员公开用女囚换食物和用品,当地商贩围上来,交易明目张胆。船上规矩松,船员和女囚间没啥约束。管事约翰·尼科尔日记里记着,食物和铺位成了交换筹码。军官不管不问,默许一切,确保船到澳洲。女囚底舱挤,空气坏,吃喝少,病了也没好药。死亡才5人,算低,但代价是身体被随意处置。   途中,怀孕迹象一个月越明显。三月,玛丽·帕多生下孩子,船医理查德·艾利接生,记录在册。萨拉·多塞特也产子,新生儿哭声在舱里回荡。船员配对随意,单身的女人条件更差,只能顺从换取生存。伊丽莎白·巴恩斯利有点文化,帮着分水和布条,换来点喘息空间。她不是英雄,就想多活几天。帝国设计里,这算“正常”,女囚身体就是殖民燃料,生育率高才对得起票价。 1790年6月6日,船进悉尼港,锚一扔,码头男囚和士兵涌上来。本想接劳力,结果见两百多女人挺着肚子下船。官员日志里写“状态不便详述”,没调查,没问父亲是谁,直接分派给当地男人“组家庭”。萨拉·惠特拉姆嫁给军士,在悉尼安家,她孩子成首批欧洲裔澳洲人。伊丽莎白·巴恩斯利攒点东西,开小酒馆,勉强站稳脚跟。官方档案只记名字和安置,没提船上那些事。 从我们中国视角看,这和鸦片战争后帝国欺凌东方妇女一个理。英国人当年怎么对澳洲女囚,今天我们更得警惕帝国余毒。妇女权益是人类底线,帝国主义从来不讲人道,只讲利益。澳洲殖民地靠这些女人稳住脚跟,人口暴增,可根子是血汗浇的。  

0 阅读:0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