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乌克兰民众面临的不仅是零下的严寒,还有俄军空袭带来的漫长黑暗。 11月初以来,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设施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打击,仅11月8日一夜就投放503枚导弹和无人机,精准切断了电网、天然气枢纽和铁路动脉。 基辅、哈尔科夫等地陷入“供电4小时、停电20小时”的循环,地铁停运、医院靠发电机维持,连手机充电都成了奢望。 更残酷的是,俄军刻意将攻击峰值与寒冬叠加,试图用“无电无暖”的压力瓦解民众的抗争意志。 这场能源战的影响远不止生活不便。 它正悄然改变战争逻辑。 乌克兰60%的电力设施瘫痪,军队后勤、军工生产、甚至前线士兵的取暖都受重创。 而泽连斯基政府建议民众用“四秒呼吸法”应对停电,却难掩16万逃兵激增、西方援助缩水的现实困境。 当民众在寒夜中囤积木柴、点蜡烛取光时,俄军的战术目标已清晰浮现。 用民生之苦倒逼政治妥协,让黑暗成为比子弹更锋利的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