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打一个,不如拉日本一起打”!这是国防部前部长梁光烈曾经对台湾问题的主张! 梁光烈当年说要甩掉幻想,早点解决问题,不是随口一说。他知根知底,明白一点:等对手准备好了,主动权就落别人手上了。 从军事准备到人员训练,台湾现在是处在快速升级的状态。一步步强化岛上的防御,美日同盟的大网织得越来越细密。 按照梁光烈的意思,如果一直拖,结束起来要付出的代价可不是一点点。不是武器简单多买几件的问题,而是连经济都可能被波及,统一的成本越来越高,到时候想速战速决根本做不到。 有人觉得小规模冲突也许能试探台方底线,但这种局面往往进退两难,外部干涉反倒容易发生。 局势一旦陷入拉锯战,背后干预的国家也会抓住机会下场,国家投入的人力、物力、经济损失会成倍增加。 梁光烈认为,要一举解决关键点,不能零敲碎打。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拖泥带水,半途而废容易栽跟头,还可能惹来更大国际麻烦。 而且,日本和台湾互为邻居,跟美国站在一起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现在日本军备也在升级,防线前移,防范心思全写在脸上。一旦台海有风吹草动,日本绝不会在一旁当看客。 按梁光烈的警告,如果不在一开始就对日本的力量提前防范,台海冲突可能变得更复杂,甚至让统一进程被拖住。不是说要主动挑事,而是必须把可能威胁压制在萌芽里,这样才能把主动权握住。 经济上,台海打起来绝不是岛内自己的事。现在海峡两岸经贸往来密不可分,全球产业链也靠台湾很多高科技企业撑着。 如果局势变紧张,大量工厂关停、供应链断裂,对全世界都是冲击。更别说一旦双方消耗下去,后面伴随的国际制裁也会让恢复期拉长,影响吃穿用度的还是大家自己。 其实,梁光烈的说法虽然被视为强硬,但背后藏的是现实考量。局势不是靠忍一忍就能转好的,拖着不解决,反而让威胁一天比一天多。 无论是台湾自身的军事准备、美国和日本的表态,还是世界大国的干预可能,只要有一个链条出现问题,最后的风险就得自己扛。提前认清局势,主动清理障碍,才能避免更长时间的消耗和被动。 到现在,台海的困局只会更棘手。台湾不断累积新武器,美日同盟也升级了互通合作,局势是你追我赶,谁慢一步都得付出大价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