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相加码”变成“同时刹车”,孙玉良:中美都在往理智那头靠】港口的风向,终于

孙王良评 2025-11-12 10:49:06

【从“互相加码”变成“同时刹车”,孙玉良:中美都在往理智那头靠】港口的风向,终于有了点变化。11月10日,彭博社报道——美国暂停对中国造船业的301调查,中国也同步暂停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还暂缓了针对美国相关公司的反制。短短几个小时,世界两大经济体从“互相加码”变成“同时刹车”。外交的手刹,拉得稳、准、利落。这一幕让许多人松了口气——那种连港口费都要吵到天昏地暗的日子,暂时告一段落了。从4月到11月,这场“港口风波”堪称一出现实主义剧。美国先是扬言要对中国的海事、物流、造船业展开301调查,理由是“中国的主导地位威胁了公平竞争”。紧接着10月,又动真格地开始对中国企业拥有或经营的船舶、中国籍船舶、中国制造的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中方没多说废话,当天就宣布反制,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海上风浪大,但这回风浪起在账单上——看不见硝烟,却能烧出真金白银的痛。两边加起来,一笔港口费的争端,波及的是全球海运链上的每一段钢铁、每一桶油、每一件出口货物。经济学家们算过账:若长期互征港口费,全球运输成本将增加数十亿美元。这还不算物流链断裂带来的次生损失。对出口国是沉重的负担,对进口国则是价格上涨的恶果,消费者最后买单。也难怪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后来要“征求公众意见”,结果发现大多数人都反对征税。理由很现实——“会让东西变贵,会影响就业,会拖慢航运,会增加成本。”一番民意如潮水,把原本的“强硬调查”冲得没了底气。于是美方的态度软下来:暂停调查一年,暂停加收港口费,暂停对中国岸桥等设备征税。短短一个“暂停”,等于承认——他们自己也怕这场火越烧越旺。有趣的是,这场变化几乎在一夜之间完成。美国9日宣布暂停,中方10日立刻回应,发布公告:暂停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暂停相关产业链利益受影响情况调查。商务部同步表态:既然美方暂停调查一年,中方也暂停针对美国相关企业的反制措施一年。动作干净利落,连同步的措辞都颇有“镜像外交”的意味。你停,我也停;你缓,我也缓。像是在说:“我们不怕你,但也没兴趣一直掐。”这不是退让,而是节奏的调整。对中国来说,造船业是世界产业链的顶端之一——全球每十艘新船,就有七八艘产自中国。从油轮到集装箱船,从海上钻井平台到LNG运输船,中国造船业不仅是制造业的门面,更是海洋经济的底牌。美国挑起调查,其实是想用贸易手段去干扰中国的全球供应链优势。但问题是,造船不是芯片——不是几条关税线就能画出技术代差的。全球海运的现实决定了:想绕开中国造船?那成本,够你们自己喝一壶。中美同时暂停征费,也意味着一种现实主义的回归。大家都看懂了:船要走、货要运、世界要转,没人能独自把海洋搬回自家浴缸。哪怕华盛顿在打“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口号,也得承认复兴造船业不是喊几句政治口号就能办成的。造船业需要的是资金、技术、劳动力、配套体系、全球订单——而不是调查报告和关税。韩联社的报道倒是耐人寻味。韩华海洋——那家卷入这场风波的韩国巨头——在中方宣布暂停制裁后,立刻发声欢迎,说“希望改善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这话其实说出了很多企业的心声。真正做实业的人都知道:政治风浪掀得再高,货还得走,船还得造。海运的逻辑是务实的,它不懂意识形态,只认效率与成本。这场风波有一点颇具象征性。它像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缩影——该对抗的时候针尖对麦芒,火力全开;该冷静的时候,也能各退一步,留出谈判的空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声明甚至用了这样的表述:“暂停港口费将降低运输成本,避免商业中断,为谈判提供机会。”翻译过来就是:再吵下去,连他们自己都受不了。这一年暂停期,是喘息期,也是一场试探。美国说要借这段时间“增加对国内造船业的投资”,还要和韩国、日本联手推动所谓“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计划。听上去豪气干云,实则底气不足。因为美国的造船业早已被时间淘空,工人流失、技术老化、造价高昂。要想重振,光靠补贴和口号是不够的,毕竟市场早已属于效率更高、规模更大的亚洲造船巨头。而中国的选择,是以静制动。暂停不代表放弃,而是暂时收起拳头,看对方怎么出牌。谈判桌上,有时候比拼的不是声音大,而是谁能坐得住。港口费风波表面是经济,底层是政治,是对博弈节奏的把握。北京显然懂得——不打无谓的硬仗,不做无利的争斗。世界经济本就脆弱,油价、红海、巴拿马运河干旱、供应链转移……每一件事都能掀起涟漪。在这种环境下,中美能在造船和港口问题上“同步暂停”,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次对现实的低头,也是一次战略的松绑。毕竟,没有哪国能在贸易战里独善其身,也没有哪条船能在逆风中永远不靠岸。海面会平静一阵,但风浪不会消失。那些暂缓的调查、暂停的关税,都是按下的“延时键”。一年后会怎样,要看双方能否真正找到合作的底线与边界。可至少此刻,港口的风向正在往理智那头吹。货轮仍在出港,钢铁仍在下水,造船的火花照亮的,不只是工厂的夜空,也是一种久违的清醒。在一连串贸易摩擦与地缘纷争的背景下,这样的清醒,弥足珍贵。风浪暂歇,但大海依旧在呼吸。港口的灯没灭,世界的航线,也还在继续延伸。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