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李嘉诚心里应该不是滋味,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四大家族去了三家

朦胧烟雨楼 2025-11-12 10:22:59

这两天李嘉诚心里应该不是滋味,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四大家族去了三家,澳门何家也参加了,唯独李嘉诚两个儿子没有参加,为什么不参加这么重要的活动,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2025年11月2日,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火炬传递现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城同步沸腾。霍震霆举着火炬跑过维多利亚港,79岁的身影依然矫健;郑志雯踩着细高跟完成深圳湾段的传递,笑容自信。   何超琼、何超凤姐妹在澳门大三巴前接力,镜头里全是家族荣耀。可当镜头扫过火炬手名单,一个扎眼的空白出现了——李嘉诚家族的李泽钜、李泽楷,连影子都没见着。   这场火炬传递,早不是单纯的体育预热。四地同步、跨境联动,背后是“大湾区凝聚力”的硬核展示。火炬手名单更是精挑细选:要么是像霍震霆这样扎根内地体育几十年的老将,要么是郭基辉、郑志雯这些家族第三代接班人,连澳门何家都派出了核心成员。   可李家呢?长和系旗下企业连个赞助商代表都没派,仿佛这场盛会与他们毫无关系。要理解这份“缺席”,得先看看李家这些年干了什么。2013年起,李嘉诚家族就开始疯狂抛售内地资产。   上海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心、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北京姚家园地块……这些当年用真金白银砸下的项目,被一个个打包甩卖。有人算过,光是内地和香港的资产,李家就套现了超过2500亿港元。   钱去哪儿了?英国的电网、欧洲的能源、东南亚的基建,李泽钜接手后,直接把家族重心砸向了海外。今年初,他们甚至想把全球43个港口打包卖给美国财团,虽然最后被监管叫停,但这一波操作,已经把“撤离”的信号打在了公屏上。   反观其他家族,选择完全不同。霍家三代深耕体育,从北京奥运到全运会,火炬传递的名单里永远有他们的名字;郑家在医疗科技领域砸下重金,深圳前海的实验室里,郑志刚带着团队搞研发。   郭家更狠,新鸿基在大湾区的基建项目,从高速公路到能源供应,全链条覆盖,光是广州南沙的超级综合体,就投了上百亿。这些家族的逻辑很简单:大湾区的政策红利还在释放,跟着国家走,才能吃到肉。   可李家呢?他们的玩法是“时空差”——等一个地方的城市化红利吃得差不多了,立马抽身找下一个“价值洼地”。这种“游牧式”资本,根本不需要跟某片土地建立情感联结。   就像有人评价的:“他们不需要‘大家庭聚会’,只关心哪里能赚钱。”但问题是,全运会火炬传递,从来不是简单的体育仪式。它传递的是认同,是立场,是“我跟你站在一起”的信号。当其他家族用火炬传递表态时,李家的沉默,等于在说:“我们,已经不在这个‘局’里了。”   这种“局外人”的姿态,早就体现在各种细节里。今年5月,李泽钜被曝从特首顾问团中被剔除,成了四大家族里唯一“落榜”的核心人物;7月,李家在惠州、中山的400套房源打折甩卖,表面看是让利,实际利润率仍超35%。   11月火炬传递当天,长江集团中心还出了件闹剧——一名内地男子因投资失利,带着红油漆闯进大楼,对着电梯大堂泼漆,边泼边喊:“李嘉诚,还我血汗钱!”虽然这事儿跟火炬传递没直接关系,但结合李家近年的操作,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有人说,李家只是商业选择,没必要上纲上线。可商业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当你在国家推动区域发展战略时撤资,当你在大湾区需要商界支持时隐身,当你在火炬传递这种象征团结的场合缺席。   公众自然会问:“你们到底站在哪边?”这种质疑,不是针对李嘉诚个人,而是对一种商业模式的反思——当资本只追求利益最大化,却不愿承担与利益匹配的责任时,它还能走多远?   现在的香港,早就不是李嘉诚一个人能撑起半边天的时代了。爱国者治港的原则落地后,商界的游戏规则变了:你要做“香港建设者”,不能只是资本玩家;你要分享发展红利,就得先表明立场。   李家的缺席,或许只是他们商业战略转向的自然结果,但在公众眼里,这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落幕——那个靠囤地、套现、全球布局就能称霸的年代,结束了;未来属于那些愿意与国家同频、与故土共生的建设者。   李嘉诚的神话,终究停留在了昨天。而今天的香港,已经翻开了新篇章。你觉得,李家的选择,是明智还是短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53
朦胧烟雨楼

朦胧烟雨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