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圈子里都在传一句话:日本现在最慌的,其实不是航母下饺子,也不是火箭炮射程,而

非常盘点中 2025-11-11 21:23:04

最近圈子里都在传一句话:日本现在最慌的,其实不是航母下饺子,也不是火箭炮射程,而是中国哪天真的动手,把他们这些年悄悄埋在中国地下的“钉子”一根根拔出来。 要是只知道 1901 年上海的东亚同文书院,那可把日本的 “渗透战” 想简单了。这所打着 “中日友好” 招牌的机构,实则是日本陆军参谋部直接操盘的间谍大本营。 从这里毕业的学员,拿着 “考察” 的幌子跑遍中国各省,小到村镇水井位置,大到铁路桥梁布局,全被绘制成精密地图。 抗战时日军能精准突袭多地,不少情报就来自这些 “学生间谍” 的手笔,说它是插在中国腹地的 “情报天线” 一点不夸张。 可这还只是日本 “钉钉子” 的开胃菜,比百年前的间谍学院更隐蔽的,是日本财团埋在经济血管里的 “暗桩”。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早就在研究中戳破过这层窗户纸:以三井、三菱为首的六大日本财团,靠着 “银行 + 商社 + 制造” 的准军事化模式,把势力悄悄伸进了中国的衣食住行和战略产业。 就说大家常吃的康师傅,顶新控股背后站着三井食品,持股比例高达 33.18%;中国四大方便面企业里,三家都有日资的影子。 这可不是简单的投资,三井物产这类综合商社先靠低价供应原料、帮忙打通销路,把中国企业的采购数据、经营底牌摸得一清二楚,再趁机参股控股,最后变成 “你生产、他掌权” 的局面。 更要命的是高铁、核电这些关键领域,日资通过技术合作、零部件供应慢慢渗透,说白了就是把中国企业变成自己的 “提线木偶”。 日本财团的算盘打得精:表面上日本经济喊着 “失去三十年”,实则靠海外布局赚得盆满钵满。三井物产 1993 年就拿下世界 500 强第一,近 90% 的利润都来自资源投资,中国市场就是它的 “摇钱树” 兼 “战略据点”。这种用商业包装的渗透,比刺刀好用多了。等发现不对劲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早被人家攥住了。 更狠的是,这些 “钉子” 看似互不关联,实则早被日本拧成了一股绳。当年东亚同文书院收集的地理资源情报,如今成了财团抢占矿产、能源的导航图。 财团赚的钱又反哺情报机构,搞更隐蔽的信息收集。就像三井掌控沙特石化产业的套路,先送技术、建设施,最后把 “商权” 牢牢抓在手里,这套玩法早就在中国练了几十年。 现在日本最慌的,就是中国真的动起手来查这些 “钉子”。这些年中国加强外资安全审查,不少日资财团的隐蔽持股被扒出来,想再靠 “低股权渗透” 搞暗箱操作越来越难。 历史档案的梳理也让东亚同文书院的间谍轨迹浮出水面,连带出后续隐藏的情报网络。更让日本头疼的是,这些 “钉子” 埋得太深,拔的时候难免连带自身利益。三井要是被查出违规操作,丢的可不只是中国市场,而是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 说到底,日本这些 “地下钉子” 看似坚固,实则一戳就破。当年东亚同文书院再嚣张,终究成了历史罪证;财团的渗透再隐蔽,也架不住中国对产业链安全的重视。比起航母下饺子的军事压力,这些埋了几十年的 “钉子” 才是日本的命门。 毕竟军事威慑能靠演习撑场面,可这些 “钉子” 一旦被连根拔起,露出来的全是战略算计的老底,到时候别说对华施压,自己的产业链都得抖三抖。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日本宁愿喊 “供应链多元化”,也不敢真让中国动真格查这些 “钉子” 吧。

0 阅读:57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