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乖乖!海昏侯这位老兄可真行啊,躺地下两千年还不忘给咱们送惊喜——把秦汉时期全

桃叔笑谈 2025-11-11 18:45:12

我滴乖乖!海昏侯这位老兄可真行啊,躺地下两千年还不忘给咱们送惊喜——把秦汉时期全本《诗经》塞进自己墓里陪葬,倒是方便了我们,这简直是老祖宗送来的文化礼物! 能掏出这样的宝贝,得说一下海昏侯刘贺这特殊的身份——汉武帝的亲孙子,当过27天皇帝,虽说被霍光以“淫乱失德”撸了下来贬成海昏侯,但架不住人家家底厚,见过的好东西比一般诸侯多得多。 他墓里一挖就是万余件文物,光竹简就有五千多枚,除了《诗经》还有《论语》《易经》《孝经》一堆典籍,这哪是下葬,分明是把私人图书馆给搬地下了。 就说那1200枚《诗经》简,整整齐齐记着“诗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连篇数、章数、字数都标得明明白白,这可是秦汉时期全本《诗经》头回见天日。 之前也不是没在汉墓里挖出过《诗经》,比如阜阳汉简里的《诗经》就是残篇,碎得拼不全,哪像海昏侯这版完整得能当“标准答案”用。 刘贺能把这宝贝带进墓里,还得归功于他的“学霸”底子。他的老师王式是西汉《诗经》学的大牛,《汉书・儒林传》里都记着,王式天天给刘贺讲《诗经》,把305篇当成谏书,忠臣孝子的篇章反复念,亡国之君的故事哭着讲,刘贺早把这些诗刻进骨子里了。 而且从考古发现看,刘贺根本不是史书里写的“荒淫无度”,他墓里的漆木器大多是父亲在位时做的,自己当昌邑王13年几乎没新做过,要知道汉代漆器“一文杯得铜杯十”,造个屏风得“万人之功”,他能这般节俭,反倒透着读书人的务实。 这全本《诗经》的价值,往小了说是补全了文献,往大了说是揭开了汉代《诗》学的面纱。 汉代《诗经》有齐、鲁、韩三家诗立为官学,毛诗在民间流传,后来三家诗全失传了,只剩《毛诗》。 海昏侯这版《诗经》属于三家诗系统,分《风》《雅》《颂》三部分排列,《风》按国别分组,《雅》《颂》十篇或十一篇一组,《鲁颂》和《商颂》篇数少还合为一组,这种编排方式以前只在文献里见过,现在终于见到实物了。 更难得的是这竹简能保存两千年。刘贺墓选在墎墩山高地上,远离城址,符合汉代“死生别处”的丧葬规矩,加上密封做得好,没让竹简烂成泥。 不过修复起来可是个大工程,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说,这些简牍得脱水、修复、封护,要到2026年才能全部完成,现在《书香海昏》展厅里只能先展出部分《论语》简。 想想看,1200枚竹简要一点点清理、释读,每一个字都藏着两千年的秘密,比如里面附的训诂和诗序文字,直接展现了西汉早中期的《诗经》文本形态,这可是老祖宗手把手教我们读诗啊。 刘贺这人生也是传奇,从王爷到皇帝再到列侯,跟坐过山车似的,最后郁郁而终,却凭着一墓典籍成了“文化功臣”。 他墓里还出土了南方唯一的汉代诏书《除国诏书》,明确写着他死于公元前59年10月6日,正好和遗骸里的香瓜子对上,连死亡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更别说这《诗经》的准确记载了。 要是他知道两千年后,自己陪葬的书成了国宝,估计也得感慨一句没白疼这些典籍。这哪是埋在地下的竹简,分明是老祖宗给咱们留的文化密码。

0 阅读:0
桃叔笑谈

桃叔笑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