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许世友到北京开会,一开国上将笑着和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对方只能尴尬

盘盘鸭 2025-11-11 18:43:39

1967年,许世友到北京开会,一开国上将笑着和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对方只能尴尬离开,就在其转身时,许世友恶狠狠地说道:“我真想一脚踹死你!”   1973 年南京军区招待所,许世友给傅钟倒酒时笑骂:“当年没判我死刑,现在得喝够三碗!” 傅钟端着碗仰头就干,两人哈哈大笑 —— 谁能想到,这对曾隔三十年心结的开国上将,此刻亲如兄弟。   而他们的成就,早已刻在解放军的发展史上:许世友战功赫赫,傅钟是政工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时间回到 1936 年甘肃会宁红军审判现场,傅钟坐在审判员席上,面前摊着许世友的卷宗。   那时傅钟已是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参与制定过《红军政治工作条例》,政工经验丰富。   许世友则是红四方面军猛将,刚在川陕苏区打出 “许世友团” 的威名,让敌人闻风丧胆。   审判会上,多数人主张判许世友死刑,傅钟虽按纪律投了赞成票,却暗中向毛泽东同志建议 “留其带兵”。   这一建议,既守住了纪律底线,又为解放军保住了一位未来能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   新中国成立后,1955 年授衔仪式上,两人同时被授予上将军衔,站在同一排接受勋章。   许世友此时已是南京军区司令员,刚指挥部队完成东南沿海剿匪任务,稳定了沿海局势。   傅钟则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规范了全军政工体系。   授衔后两人擦肩而过,许世友点头示意,傅钟微微颔首,虽无多言,却都清楚对方的贡献 —— 一个守护边疆安宁,一个筑牢军队思想根基,都是新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柱。   1967 年北京军委会议间隙,傅钟主动走到许世友身边,想聊聊当年的事。   彼时傅钟正牵头整理全军政治工作档案,为军队正规化建设铺路;许世友则在南京军区搞战备建设,打造东南防线。   “许司令,当年审判是按规矩办事,别往心里去。” 傅钟先开了口,许世友却扭头就走,留下句 “真想一脚踹死你”。   傅钟愣了愣,随即笑了 —— 他知道,许世友这直脾气,说狠话就是解心结的开始。   而那时傅钟推动的政工制度改革,让军队思想建设更系统;许世友的战备工作,为后续反侵略斗争打下基础。   1970 年傅钟到南京军区调研,许世友亲自到车站迎接,拉着他去看军区新建的战备工事。   “傅主任,你看这工事,敌人来了保证攻不进来!” 许世友指着图纸,眼里满是自豪。   这些工事后来在东南沿海防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许世友军事防御思想的重要实践。   傅钟则带来了最新的政工文件,两人在会议室聊到深夜,从工事建设谈到思想教育,一拍即合。   此时傅钟已主导完成全军政工干部培训体系搭建,为军队培养了大批政工人才;许世友的军区建设经验,也在全军推广。   1980 年两人都退居二线,却仍保持着联系。傅钟开始整理红军政工史料,编撰《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   这本书后来成了全军政工干部的必读书籍,为传承红军优良传统提供了重要依据。   许世友则专注于总结作战经验,写下《许世友回忆录》,详细记录了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的经典战例。   回忆录出版后,许世友第一时间寄给傅钟,扉页上写着:“老傅,看看当年咱们没白拼!”   1985 年许世友逝世前,还念叨着要给傅钟送家乡的新茶;1989 年傅钟去世时,家中还摆着许世友送的那把军刀。   两人的成就早已融入军队发展:许世友参与指挥的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是解放军战史的经典案例;   傅钟创立的政工制度,至今仍是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遵循。他们的故事,不是个人恩怨的了结,而是老一辈革命家以大局为重、携手奉献的缩影 —— 用各自的成就,共同筑牢了新中国的国防基石。   如今,两人的事迹被收录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他们的照片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   来往的参观者总会驻足,听讲解员讲述这两位上将从 “心结” 到 “挚友” 的故事,以及他们为军队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     信息来源:《许世友回忆录》   光明网——许世友等“拖枪逃跑案”审判始末

0 阅读:5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