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中将周磐在昆明被俘,并判处死刑,就在快要被枪毙时,他忽然想到,自

吉吉淘的过去 2025-11-11 12:27:07

1950年,国军中将周磐在昆明被俘,并判处死刑,就在快要被枪毙时,他忽然想到,自己手中有救命符,他说:“我有个宝贝叫皿方罍(léi),要是我把它交出来,能不能饶我一命?”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0年,云南昆明战犯管理所内,原国民党中将周磐面临着人生的最后审判。 这位曾经在湘军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成了阶下囚。 当他听到死刑判决时,突然想起自己手中还握有一件可能救命的宝物,商代青铜器皿方罍的器盖。 这个发现让他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但最终能否改变他的命运,还需要看历史的裁决。 周磐生于1893年湖南邵阳的一个普通农家。 凭借自己的努力,他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在当时是相当不易的成就。 毕业后,他回到湖南加入湘军,开始了军旅生涯。 在湘军期间,他结识了后来成为开国元帅的彭德怀。 当时周磐是彭德怀的上司,两人关系密切,周磐对彭德怀多有提携。 这段情谊本可以延续下去,但随着时代变迁,两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北伐战争时期,周磐表现出色,屡立战功,逐渐晋升至师长职位。 而彭德怀则受到进步思想影响,最终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两人从此分道扬镳,走向了对立的阵营。 在随后的岁月里,周磐在国民党内步步高升,先后担任过少将参议、高参等要职,甚至进入了国民党军队的核心领导层。 抗日战争期间,周磐表现出了民族气节,率部与日军英勇作战。 但抗战胜利后,他继续追随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中与人民为敌。 特别是在湖南邵阳地区,他组织自卫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造成了许多革命志士的牺牲。 这些行为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1949年,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溃败,周磐逃往西南地区,被任命为第14兵团副司令官。 但在1950年,他在昆明被俘,关进了战犯管理所。 在管理所度过的两年时间里,他始终抱有侥幸心理,直到1952年接到死刑判决,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生死关头,周磐想起了那件珍藏多年的青铜器盖。 这件文物的来历要追溯到1919年,当时湖南桃源县的农民艾清宴在劳作时意外发现了皿方罍。 由于不识货,艾家人将其当作普通器物放置家中。 后来,古董商石瑜璋以低价骗走了器身,而器盖则被当地校长钟逢雨认出价值。 1925年,周磐部队驻扎桃源时,石瑜璋企图通过周磐获得器盖。 周磐在得知这件文物的价值后,与上司贺耀祖合谋,最终以资助办学为名,从钟逢雨手中取得了器盖。 但他并未将文物上交国家,而是私自收藏起来。 在战犯管理所,周磐决定用这件国宝来换取性命。 他详细交代了文物的来历和保存情况,希望将功抵过。 湖南省政府接到报告后,十分重视此事,派专家进行了鉴定。 确认是真品后,器盖被移交至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后来成为湖南省博物馆的重要馆藏。 但是,文物的回归并不能抹去周磐的历史罪行。 尽管他主动上交了国宝,但考虑到他过去对革命事业造成的严重损害,法院最终维持了原判。 1952年,周磐被执行枪决,结束了他复杂的一生。 这件皿方罍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器身在此前已经流落海外,先后被美国、日本等地的收藏家持有。 2001年,器身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亮相,创下当时中国文物拍卖的最高纪录。 2013年,经过多方努力,器身最终回归中国,与器盖重新合体,成为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周磐的故事折射出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的复杂性。 他曾经有过报国之志,在抗日战争中表现英勇。 但也因选择错误道路,最终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 而那件历经沧桑的青铜器,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最终回到了它应有的归宿。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文物承载着民族记忆,值得珍视和保护。 同时,个人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一生的轨迹,即使在最后时刻试图弥补,有些错误造成的后果也是无法挽回的。 周磐用国宝换命的尝试未能成功,但至少让一件珍贵文物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或许是他一生中做的唯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当我们站在博物馆里欣赏这件精美的青铜器时,不仅为古人高超的工艺赞叹,也会想起它背后那段曲折的历史。 这件文物见证了民国时期的动荡,经历了战乱的颠沛流离,最终在新中国获得了妥善保护。 它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的变迁和民族命运的转折。 历史总是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周磐的悲剧人生提醒我们,在重大历史关头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而文物的回归则表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终将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这段往事不仅是个人的命运交响曲,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值得后人深思。 主要信源:(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沧桑话金罍——皿方罍归湘题记)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吉吉淘的过去

吉吉淘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