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牺牲与中方的合作,只为换美国减税26%,中方一句话简短回应,意味深长! 这场看似划算的贸易交易,背后藏着越南不得不说的妥协,更暴露了大国博弈下小国的生存困境。 2025年10月的东盟峰会上,越美突然敲定互惠贸易协定框架,美国将越南输美商品关税从46%大幅降至20%,部分优势品类还可能享受零关税待遇。 而越南给出的筹码相当沉重:全面取消美国汽车、农产品、医疗设备的进口关税,让美国企业享受“视同内资”待遇,甚至签下80亿美元的波音飞机订单和29亿美元的农产品采购协议。 更关键的是协议中的“原产地核查”条款,要求越南提供货物实时数据,只要美国怀疑商品含中国零部件或经越南转运,就可能加征40%惩罚性关税,还明确规定本地增值率必须达30%。 越南敢这么赌,本质是被出口数据绑住了手脚。 2024年越南对美出口119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近三成,出口总额更是占到GDP的85%,美国妥妥是它的“衣食父母”。 2019年美国曾威胁加征46%关税,仅半年就让越南少赚43亿美元,这次妥协其实是怕重蹈覆辙,毕竟一旦关税落地,GDP增速可能被削掉1.5个百分点,60万人面临失业风险。 可越南忘了,它的制造业根本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达2606.5亿美元,中国对越出口1440亿美元,占越南进口总额的26%,其中69.8%都是电子元件、机械设备这类中间产品,刚好是越南加工出口的核心原料。 越南70%的电子零部件、53.4%的机械设备都来自中国,就连金属加工领域70%的进口需求都要靠中国满足,这种深度绑定不是一纸协议就能切断的。 美国看似给了越南甜头,实则是在推进“友岸外包”战略,想把供应链从中国剥离。 协定公布当天,美国还同步和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签了稀土贸易协议,给了19%关税优惠,明摆着要在东南亚搭起排除中国的供应链圈子。 而越南的妥协更像一场风险极高的“市场换订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经放话,要把越美协定当成“发展中国家范本”,以后对其他国家照此办理,这意味着越南只要哪天不合美国心意,关税大棒随时可能落下。 更现实的是,越南本土技术研发能力薄弱,精密加工核心技术多依赖外部输入,想在2030年前实现40%零部件本地采购的目标难度极大,现在又要切断部分中国供应链,很多工厂可能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 面对这场直接冲击中越产业链的协议,中国商务部给出了“坚决反对,必将反制”的八字回应,短短八个字既亮明了底线,又留足了余地。 中方的底气来自实打实的经济相互依存,中国不仅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更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枢纽,2024年中美贸易额都还有近6883亿美元,美国所谓的“供应链剥离”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越南的决策实在短视,为了短期关税优惠,牺牲了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合作,这种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的做法,迟早要付出代价。 美国的关税协议从来都不是慈善,而是带着地缘政治目的的捆绑,越南现在看似拿到了优惠,实则被绑上了别人的“战车”,失去了外交和经济上的灵活性。 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最该做的是保持平衡,而不是盲目站队,毕竟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今天能给的优惠,明天就能随时收回。 这场贸易协定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越南部分依赖中国零部件的工厂出现生产放缓,中越转口贸易规模明显收缩,区域产业链可能面临重构。 但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角色,2025年中方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就明确表示,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措施,中方会根据国际法采取必要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越南想要两头获利的想法终究不切实际,供应链的韧性从来不是靠政治捆绑,而是靠长期稳定的合作积累,一旦中国企业调整对越出口策略,越南制造业的短板会立刻暴露。 国家之间的合作,从来都该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靠牺牲第三方利益换来的优惠,终究是镜花水月。你觉得越南这次的选择能换来长期利益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