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男子结婚找老同学订了8箱五粮液,说好没喝完可以按原价退回。但是他把喝剩

名城探寻 2025-11-11 11:12:33

浙江杭州,男子结婚找老同学订了8箱五粮液,说好没喝完可以按原价退回。但是他把喝剩下的6箱退回去时,老同学却“反悔”了!老同学:“退的太多了,而且每箱都拆过了,怎么按照原价退?” 男子姓周,老同学姓郑,两人是高中同桌,毕业后虽联系不算频繁,但逢年过节总会问候几句。 郑老板开烟酒铺快十年,靠着不掺假、讲情面在邻里间攒下口碑,周先生筹备婚礼时,对比了几家店的价格,觉得郑老板给的5400元一箱的“友情价”实在,更重要的是信得过熟人,当即订了8箱。 订酒那天郑老板拍着胸脯保证,“放心,都是老同学,喝不完的酒我原价收回来,多少都不怕。” 周先生当时压根没多想,顺手转了货款,连张书面单据都没要,觉得十几年的情分比什么凭证都管用。 婚礼办完,周先生清点酒水,心一下沉了——8箱酒只拆开用了2箱,剩下6箱安安稳稳摆在储藏室里。他想着尽快把酒退了回笼资金,第二天一早就联系郑老板。郑老板倒是爽快,说刚过完国庆假期库房忙,让他等几天再安排验酒退货。 这一等就到了十月中旬,等郑老板带着验酒师上门,周先生才发现事情要糟。验酒师拆开周先生重新封好的胶条,每箱酒的包装都有明显拆封痕迹,当即跟郑老板示意:这酒没法按原封标准收。 郑老板的语气一下就变了,没了之前的热络。“老周,你这酒全拆过了啊。”他指着箱子上重新粘贴的胶条,“白酒这东西讲究原封,拆过的箱子就算酒没动,客户也会怀疑是不是动过手脚,根本没法二次销售。” 周先生愣了愣,辩解婚礼摆桌时要把酒瓶拿出来,总不能连箱子一起摆,拆箱是没办法的事。郑老板没反驳,只说按行情,拆封的五粮液回收价顶多800元一瓶,比当初900元的售价低了不少。 周先生急了,婚礼前明明说好了“喝不完原价退”,没提过拆箱不能退,更没说退多了不行。 他觉得郑老板是故意找借口,借着拆箱的由头压价。郑老板也委屈,他给周先生的价格本就比批发价高不了多少,根本没赚什么钱,6箱酒要是原价收回,砸在手里只能赔本。 他提出个折中方案:让周先生自己找回收商按800元一瓶卖掉,差额每瓶80元他个人补上,相当于按880元一瓶兜底,可周先生不接受,坚持要按原价退。 争执到最后,周先生放出话,要去查郑老板的烟酒销售资格,这话彻底把郑老板惹恼了。他当场翻出营业执照和酒类经营许可证拍在桌上,“我开了十年店,从没卖过假酒,更没坑过熟人。你要是觉得亏,去起诉我都行,但别拿资质说事。” 验酒师上门的费用还是郑老板自掏腰包,被周先生赶出门时,他气得好几天没睡好。 这事闹到后来,有人提醒周先生,口头约定虽然有法律效力,但得有证据证明当初没提“原封”的条件。周先生翻遍聊天记录,只找到订酒时的转账记录,郑老板那句“喝不完原价退”是当面说的,没任何录音或文字凭证。 他又去打听酒水行业的规矩,才知道线下实体店对非质量问题的退货,大多要求原包装完整,哪怕是电商平台的“喝不完包退”服务,也明确规定要“原箱未拆封、溯源码完整”。 郑老板后来松了口,说看在同学情分上,愿意按770元一瓶回收,这已经是当时市场能给出的最高回收价。 可周先生觉得咽不下这口气,坚持要原价退,甚至真的咨询了律师。律师告诉他,这事郑老板不算违约,毕竟拆箱确实影响商品价值,而且口头约定的细节模糊,起诉胜诉的概率极低。 这场纠纷拖了一个多月,两人再没通过话,曾经的同桌情谊彻底僵住。郑老板说起这事就叹气,他不是不想退,是实在承担不起拆封酒的损失,“我开的是小本生意,不是大平台,哪有能力兜底这么多拆封酒? 当初说‘原价退’,也是默认酒得是原封的啊。”周先生后来也没起诉,只是看着储藏室里的6箱酒,心里五味杂陈,他没想到一场喜事,最后会把老同学变成陌生人。 其实哪是老同学“反悔”,不过是人情和生意没分清边界。口头约定的模糊性埋下隐患,拆箱的现实问题成了导火索,最后把十几年的情分烧得一干二净。 酒类属于特殊商品,原包装完整性直接影响价值,这是行业共识,可惜周先生当初没细想,郑老板也没提前说透。 熟人交易总想着“靠情分”,却忘了商业往来最需要“讲规矩”。一句模糊的口头承诺,抵不过一张写清条款的单据;十几年的同学情,扛不住现实的利益损耗。真正的情谊从不怕明算账,把规则摆在前头,把细节说清楚,才是对彼此都负责的做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