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边出了新规,东方大国的卫星服务不让用了,说是安全优先,外方卫星统一去印度国

康安说历史 2025-11-10 23:41:41

印度这边出了新规,东方大国的卫星服务不让用了,说是安全优先,外方卫星统一去印度国家太空促进和授权中心递材料,牌面摊开,谁能上天谁得下来,广播公司之前靠中国卫星的那一批,给了时间到明年三月,之后要彻底换轨。 印度这场卫星服务的 “筛选大戏”,主角是刚折腾没几年的印度国家太空促进和授权中心,这个 2020 年跟着印度太空商业化改革冒出来的机构,如今成了拿捏外方卫星生死的 “判官”。 按照新规,所有外方卫星都得捧着材料上门递申请,美其名曰 “安全优先”,可这筛子的孔眼明显对着不同方向 —— 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材料一路绿灯,星链哪怕 2022 年还因无许可预售被勒令退钱,如今也顺顺当当地拿到了准入门票,一网公司更是轻松站稳脚跟,唯独东方大国的企业被卡在了门口。 最典型的当属中国卫通和 APT Satellite,这两家在印度市场摸爬了 33 年的老玩家,愣是没等来续约许可。 有印度广播公司老板凌晨三点收到邮件时都懵了,自家 500 万美元的设备、100 个频道的信号全靠中国卫星传输,33 年没出过一次信号事故,突然就因 “国家安全” 被判了 “死刑”,还得在 30 天内迁走,赶上雨季刮大风都得硬着头皮换设备。 更讽刺的是,这些企业的授权合作伙伴 Inorbit Space 公司跟监管层磨了无数次,对方都承认中方企业没任何违规,过去所有上行链路都经过印度内政部批准,可就是给不出拒绝的具体理由,只模糊地甩下 “地缘政治风险” 六个字。 反观欧美企业,待遇简直是天差地别。马斯克的星链之前在印度碰壁三次,2025 年 5 月刚拿到电信部的合规许可,转身就通过了这个中心的审核,哪怕印度本土的信实工业跳出来反对,说星链可能用每月 10 美元的低价搅乱市场。 要知道这价格比美国便宜 110 美元,当年在肯尼亚差点搞垮本土运营商 —— 监管层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国际通信卫星公司和一网公司更不用说,连基本的额外安全检查都没经历,就稳稳拿到了长期牌照,这种双重标准明眼人都能看出门道。 背后的算盘其实打得很响。印度一直盯着全球万亿级的太空经济这块肥肉,自家目前只占 2% 的份额,却野心勃勃想冲到 8%,预计 2033 年把本土市场做涨到 440 亿美元。 要实现这目标,光靠 ISRO 肯定不行,这家老牌机构早就被要求退居幕后搞研发,把卫星制造运营全丢给私企,还得转让技术。 可本土企业刚起步,2025 年才拨了 32 亿美元搞 SBS-III 卫星项目,短期内根本接不住盘子,那就只能先把中国企业挤走腾地方,再拉欧美公司进来撑场面,美其名曰 “降低外部脆弱性”,实则是给本土产业找缓冲期。 清华大学钱峰早就点透了,这不是孤立事件,是印度在中印竞争中搞 “去风险” 的一环,觉得太空是 “关键安全域”,用对手的卫星怕被掐断信号。 可转头就给星链开绿灯,忘了俄乌战争里星链说断就断的先例,这种选择性安全焦虑实在滑稽。 更有意思的是,被赶走的中国企业压根没受多大影响,中国卫通转身就把带宽卖给印尼和尼日利亚,签了两亿美元的合同,还顺势涨了价,朋友圈里一句 “西方不亮东方亮”,反倒显得印度的禁令像个笑话。 苦的其实是印度本土的广播公司。Zee 和 Jiostar 这些巨头不得不提前迁移服务,光是设备更换和信号调试的成本就砸进去数百万美元,小公司更是直接面临倒闭风险。 新德里有咨询公司泄露的纪要显示,这么一折腾,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会从 18% 掉到 5% 以下,但欧美公司可不会给实惠,星链在肯尼亚的低价策略大概率不会在印度复制,毕竟信实工业已经花了 230 亿美元买频谱,不可能让外人随便抢蛋糕。 说到底,这场以安全为名的洗牌,本质是印度太空产业的 “护犊子” 操作,左手把中国企业往外推,右手给欧美公司递橄榄枝,既想抱西方大腿,又想扶持本土企业,还得摆出强硬的地缘姿态。 可市场规律从来不是行政命令能左右的,33 年靠谱服务的供应商被赶走,换成成本更高且有断供风险的替代品,最后买单的还是印度的企业和民众。 等到 2026 年 3 月最后一批中国卫星退网,那些忙着换设备的广播公司老板们,估计得天天对着账单怀念当初稳定又实惠的服务。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