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对杨振宁的评价真高啊! 《自然》杂志对杨振宁的生平和功绩作出概括

天马踏飞鸟过 2025-11-10 20:27:11

《自然》杂志对杨振宁的评价真高啊! 《自然》杂志对杨振宁的生平和功绩作出概括性总结,文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核心生平和学术成就。 1. 杨振宁(1922–2025)是受对称性之美启发的直觉型物理学家,在理论物理领域深耕六十余年,成果丰硕。 2. 1954年,与罗伯特·米尔斯合作提出“杨-米尔斯理论”,该理论后来成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核心基础,重构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认知。 3. 1956年,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二人因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华人诺奖得主。 4. 兼具中美科研经历,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2003年回中国定居,2015年恢复中国国籍,长期推动中美科学合作。 5. 科研中不盲从流行研究方向,退休后仍为中国科学政策建言,多项重大贡献被清华大学立碑纪念。 二、对中国的感情与贡献。 1. 始终为自己的中国血统深感自豪,直言“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领奖时也明确表示“我以自己的中国血统和背景为荣”。 2. 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后,结束26年海外漂泊首次回国;1992年受到中国领导人江泽民接见,以此为契机推动中美学术交流,促成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与中国研究人员的合作。 3. 担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期间,通过访问、讲学等方式,将世界前沿科学进展引入国内,同时向世界介绍中国发展,促进两国科技与社会领域的交流往来。 4. 20世纪80年代起,助力国内高等教育与基础科研发展,先后帮助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设立理论物理相关研究机构。 5. 1999年从美国高校退休后,2003年正式扎根中国定居,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此后持续为中国科学政策建言献策,曾反对建造新型大型粒子对撞机,建议资金优先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及其他科学领域发展。 文中的最大亮点在于:认定杨振宁即使是像游子似的暂时性漂泊在国外,仍然心怀强烈的家国情怀,尤其是引用他说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我以自己的中国血统和背景为荣”让人感动不已。 这讣告是以外国人的眼光看待杨振宁的家国情怀,所以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这也算是打了国内抹黑攻击杨振宁的那些人一耳光吧。 《自然》用了一个整版报道了杨振宁的贡献。杨振宁的待遇在这杂志的办刊史上是极其少见的,足见杨振宁在人类科学领域的分量之重大。 《自然》(Nature)可不是普通的科学刊物。它创刊于1869年,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原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行,已有长达156年的历史,是全球综合性科学期刊,覆盖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在全球学术领域中代表顶尖权威和广泛认可度。 《自然》发表成果以突破性、开创性研究为主,长期居各学科前列,是学术影响力的核心衡量标志,对研究的创新性、重要性要求极高,所以录用率不足10%。 无论是个人、部门、团队、组织能在《自然》发表论文,都是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志和极大荣誉。 杨振宁以“科学巨擘+家国赤子”的双重身份,赢得了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的高度认可。他的学术思想就像一盏不熄的明灯,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家国情怀又彰显他作为华夏子孙的担当,这铸就了他跨越国界和种族的、崇高巍峨的不朽丰碑! 注:第三、四、五、六、七张配图,是对《自然》杂志中讣告的中文翻译。

0 阅读:38
天马踏飞鸟过

天马踏飞鸟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