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印度又出手了 2025年11月10日消息,印度财政部正式拍板,宣布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亚麻织物继续征收5年反倾销税,内地每米2.36美元,香港每米1.14美元。 这税一收就是五年。中国亚麻布进印度更难了。 印度从2008年就开始这么干。他们觉得中国亚麻卖得太便宜。会挤垮他们自己的工厂。 这次是第三次加税。印度一家纺织公司今年三月提出申请。他们说需要保护本地产业。 看看以前的数据。2009年第一次收税。那时用卢比计算。后来改成美元。2015年税率降过一点。2020年又涨上来了。 现在全球都在买环保面料。亚麻本来可以卖得很好。印度这一加税。中国厂家很头疼。 有个浙江的纺织老板说。他的货在印度港口搁置两周了。客户天天催。但关税太高,客户不想付。 他们厂去年往印度卖了五十万米亚麻布。今年可能一米的订单都接不到。工人等着发工资。仓库堆满货。 印度自己的工厂也在挣扎。虽然有关税保护。但他们的成本还是比中国高。质量也不够好。 欧洲客户最近在抱怨。他们说印度亚麻容易起皱。染色也不均匀。这些订单最后可能转到土耳其。 反倾销税像把双刃剑。保护了印度工厂。也伤了中国企业。最后价格还是要消费者承担。 新德里商场里。一条中国产亚麻裙现在卖8000卢比。同样的裙子去年才卖6000。顾客摇摇头走开了。 这场贸易战没有赢家。印度说要保护就业。中国说要公平竞争。其实两边工人都很辛苦。 五年后怎么办?可能还会继续加税。中国企业得想新办法。也许该试试卖到别的国家。其实,中国亚麻企业并非没有应对之策。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亚麻织物不仅停留在环保层面,还具备更多科技含量,比如研发出抗皱、抗菌的新型亚麻布。这样即使面对印度的高额关税,也能凭借独特的产品优势吸引其他国家的高端客户。 同时,拓展国内市场也是一条可行之路。随着国内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亚麻制品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企业可以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亚麻品牌,深耕国内市场,减少对印度市场的依赖。 而对于印度来说,虽然暂时保护了本国的纺织产业,但从长远看,失去了与中国优质企业竞争合作的机会,不利于自身产业的升级。如果印度企业不能借此机会提升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未来在全球市场上只会更加被动。 这场贸易纷争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国际贸易中的种种问题。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理智的声音出现,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贸易摩擦,让各国企业都能在公平、开放的环境中共同发展,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贸易战中,让企业和消费者都成为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