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已经发现,俄罗斯虽然可以大规模空袭乌克兰所有的军事目标,工业基地,但是最后根本无法改变俄罗斯和乌克兰对峙的局面。 因为乌克兰所有需要的武器、坦克、无人机、战车、轻步兵武器都是来自于北约国家制造和援助出来的,现在乌克兰国内根本没有能力独立制造军火,这也是西方援助一停,泽连斯基就怒骂的原因。 截至今年10月,美国对乌军事、金融和人道主义援助总额已超900亿美元,北约其他成员国累计援助更是突破130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在逐月攀升。乌克兰就像个被宠坏的孩子,武器弹药全靠家长们投喂,自己家里的厂子早被炸得开不了工了。 欧盟防务局最新报告显示,俄军日均炮弹消耗量仍维持在1.8万发左右,乌军虽降至3000到5000发,但持续作战下本土产能依旧杯水车薪。 美国155毫米炮弹月产量已提升至3万发,欧洲国家加起来达到5.2万发,可乌克兰国防部长近期仍公开表示每月需要40万发炮弹,这缺口还是得靠北约成员国从库存里硬凑。 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光是155毫米炮弹,乌军就用掉了120万发,相当于美国现有库存的三分之二,这哪是打仗,简直是在烧北约的军火库。 今年10月23日,泽连斯基在布鲁塞尔记者会上直言,与俄罗斯进行任何领土交换都“不可接受”,还抱怨盟友援助决策效率太低,强调“应继续对俄罗斯施加更大压力”。 当时美国新一轮600亿美元援助法案因国会分歧搁置了近两个月,泽连斯基公开呼吁用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购买武器,甚至透露乌方自主研发远程打击能力射程已达3000公里,但核心装备仍依赖西方。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批评他“不切实际”,可这不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吗?乌克兰自己造不出F-16战机,只能盼着北约国家送,连防空系统都得靠美国和德国支援,没有这些外来的“拐杖”,别说对峙了,能不能站稳都难说。 俄军不是没下狠手,今年10月到11月短短一个月就发动了九轮大规模能源设施空袭,可北约的反应也快,这边炸完那边就协调着送防空武器、修电力设施。 斯托尔滕贝格近期透露,北约向乌克兰交付100万架无人机的目标已完成40%,25个成员国组建的排雷联盟已清理乌境内超8000平方公里区域。这种全方位的支援,让俄罗斯的空袭效果大打折扣。 乌克兰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表面上看军事目标和工业基地被炸得稀烂,可骨子里靠着北约的后勤补给,总能快速恢复战斗力。 泽连斯基心里门儿清,一旦援助断了档,前线就得崩盘,所以他才会时不时地对西方“施压”,这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一种策略,毕竟只有把焦虑表现出来,才能让那些犹豫的盟友快点掏钱掏武器。 现在的局面就是,俄罗斯炸得越狠,北约援助得越积极,乌克兰虽然自己造不出军火,但架不住有几十个国家当“靠山”。只要北约的援助不停,乌克兰就能一直耗下去,这种对峙的僵局,短期内怕是很难打破了。 泽连斯基那几句“歇斯底里”的抱怨,恰恰戳中了这场冲突的本质——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人的打架,而是俄罗斯跟整个北约援助体系的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