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泰国正式宣布了 11月9日,泰国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委员会发布报告称,自2015年启用以来,泰国10个边境经济特区累计吸引投资548.2亿泰铢,约合121.8亿元人民币。(光明网) 泰国能吸到这么多真金白银,核心就是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凑得巧。这些特区分布在达府、宋卡府等多个边境省份,紧挨着老挝、缅甸等邻国,不管是跨境采购原料,还是做进出口贸易,都省了不少运输成本和时间。 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也没藏着掖着,实打实给出了一堆优惠政策。不仅有最长8年的企业所得税全免、原料进口税减免90%的福利,还简化了企业注册流程,同时不断完善当地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让投资者一来就能开工。 投资项目也没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全是老百姓生活和工业生产离不开的刚需领域。从日常穿的服装、用的塑料制品,到养殖所需的饲料,再到汽车零部件、医疗手套制造,覆盖范围广,市场需求稳定。 现在特区里的注册企业已经达到8782家,其中98%都是中小企业,这个数据足以说明这里对中小投资者有多友好。门槛不高、政策给力、市场靠谱,自然吸引了大批中小企业扎堆入驻。 这五百多亿投资不是凭空出现的。十年时间培育出132个实实在在的工业项目,证明泰国人搞经济确实有自己的一套智慧。 边境特区就像一个个经济桥头堡。达府对着缅甸,廊开府连接老挝,宋卡府望向马来西亚,每个口岸都是通往邻国的天然市场。 中小企业才是这里真正的主角。8782家企业中98%都是中小规模,这说明特区经济生态充满活力,不是靠几个大财团撑场面。 看看那些厂房里生产的东西:饲料、塑料、医疗手套。没有高大上的概念,每样都是东南亚老百姓过日子离不开的必需品。 泰国政府这次学聪明了。不像有些国家光喊口号,他们懂得企业要什么——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基础设施,样样都落到实处。 边境特区的故事让人想起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成功。那边土地价格节节上涨,这边工厂遍地开花,泰国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548亿投资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饭碗。这些工厂带来的不只是税收,更是让边境百姓能在家门口找到像样的工作。 从服装厂到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正在边境地区自然生长。企业聚在一起共享市场、分摊成本,这种集群效应比任何补贴都来得持久。 别小看那些生产饲料和塑料制品的小工厂。正是这些不起眼的行业,撑起了特区投资的半壁江山,养活了大批中小业主。 十年耕耘让荒芜边境变成投资热土。泰国人用实践证明,只要政策对路、位置合适,边境地区不再是负担,而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