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刚撑过战火,又被拉入一场电力崩盘的“隐形战争”. 这一回,乌克兰没等到

老阿七说史 2025-11-10 10:12:54

乌克兰刚撑过战火,又被拉入一场电力崩盘的 “隐形战争”. 这一回,乌克兰没等到雪落,就先被 “断了电”。 俄军先派无人机探路,接着导弹精准打击,最后炸弹扫尾,目标直指乌克兰的电力命脉。 冲着让一个国家 “断电、断暖、断通信” 去,能源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一旦丢了,全社会就会直接瘫了。 从乌克兰能源部到私营电力公司都在叫苦,发电站修不过来,输电网连不上,城市黑成一片,取暖靠烧轮胎,手术靠手电筒照着做。 而这个冬天,还没真正开始,被精准锁定的电力系统,是国家的 “命门”。 俄军现在打得不是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是 “锁定一个点,打到你彻底废”。 沿着第聂伯河的电力枢纽,一个接一个倒下。 城市之间的电网本来是联通的,现在被切成一块一块的,东边的电送不到西边,西边的调不动东边。 而且他们不是打一炮就走,而是等你抢修了,再来第二轮。你修一次,他炸一次,修一次的钱,是炸一次的几十倍,乌克兰这点预算根本耗不起。 工程师修一半被炸,士气掉一半;民众刚看到灯亮,又黑了,信心也跟着掉。这不只是在摧毁基础设施,更是在摧毁一个国家的情绪稳定。 城市黑了,生活节奏就全断了,别说电视、网络,连热水都成了奢侈品。 哈尔科夫、苏梅这样的前线地区,居民只能靠蜡烛、手机照明,有些地方甚至要烧轮胎取暖。 企业更是撑不住,尤其是那些靠电吃饭的中小企业。港口运输停滞,冷藏设备罢工,整个经济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物流一停,物资就断;企业一关,就业就塌;人心一散,国家的基本盘就松了。 军方也开始感受到压力,铁路运输延误,装甲车维修没电,战场上的设备充不满电,有些前线单位甚至连夜视镜都用不了。 战争不仅打在前线,也打在后勤,而能源,就是后勤的血液。 泽连斯基又开始满世界求援了,连夜打电话、发声明,拼命敲西方的大门。但现实是,援助说得热闹,到账的却寥寥无几。 尤其是过冬所需的天然气,缺口大得惊人,但西方给的钱连个零头都不够。 美国这边特朗普对乌支持从无偿援助转为有偿军售,且相关援助政策出现调整,乌克兰寄望的 “冬季能源包” 再一次被推迟。 欧洲那边也好不到哪去。一些援助被各种条件卡住,贷款必须用来买欧洲高价天然气,有的援助还被 “司法改革进度不够” 这种理由冻结。 乌克兰急着救命,西方却在账本上反复算计。而且就算援助批下来了,送过来也难,电网标准不兼容,欧洲的电送不过来; 陆路运输也碰壁,波兰卡口,匈牙利不让过,很多设备和物资被困在边境线上,进不来、动不了。 眼看指望不上别人,乌克兰也开始自己动手。全国范围内加固电力设施,修防护墙,组织防空部队拦截空袭,还在部分城市推行太阳能和移动储能设备,希望能靠局部微电网撑一段时间。 但这些措施,说到底都是临时的,电网是系统性的东西,一个点亮了没用,全线通才行。 令人担忧的是处于俄方控制下的扎波罗热核电站,该核电站自 2025 年 9 月起因外部输电线路受损,需依靠备用柴油发电机维持运作,作为欧洲最大核电站之一,其安全状态持续引发国际社会担忧。 这些能源设施一旦因冲突进一步受损或出现故障,后果不是乌克兰能承受的,而是整个地区都会被波及。 一个国家的能源命运,悬在关键能源设施的安全之上,这个画面本身就已经足够危险。 俄罗斯用打击能源系统的方式,试图让乌克兰在不流血的状态下崩溃;西方则在援助与否之间左右拉扯,既不愿放手,又不肯真正接手。 欧洲内部都出现了分歧,一方面喊着 “支持乌克兰”,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天然气库存不够,嘴上说得响,手上的动作却越来越慢。 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扩大冲突。我们主张尊重国家主权、维护地区稳定,也反对把战争变成博弈的筹码。 外部势力不应把乌克兰当成战略缓冲区,而应真正关心那里千万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相比一些国家在谈判桌上玩数字游戏,中国更关注实际民生,支持通过政治解决路径走出冲突。战争不能解决一切,尤其是这种 “打不见硝烟” 的能源战,受苦的永远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现在的乌克兰,就像一个被困在黑夜里的国家,每修一次电网就可能再被炸一次,每盼一次援助就多一次落空。 战争可以摧毁建筑,但不能摧毁希望。乌克兰这个冬天,能不能熬过去,已经不只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而是一次对整个国际体系的拷问。 你觉得,在这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能源战场上,乌克兰还有 “赢” 的可能吗? 参考信息: 乌克兰大部分地区9日将实施轮换停电2025-11-09 07:08·央广网

0 阅读:42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