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表示,中美元首会晤,特朗普让中国获得了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地位和更多的时

且听楚楚说 2025-11-10 09:37:19

德媒表示,中美元首会晤,特朗普让中国获得了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地位和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11月1日,根据德媒报道,德媒表示,北京以牙还牙、以攻为守的战略,令中国在贸易战中再一次占据上风。   釜山峰会开始前,特朗普在其社媒平台上以“G2峰会”形容举行的会晤,这显然是对中国国际地位的高度认可。   德媒报道指出,中方的反制措施精准打击了美方的关键行业,稀土出口管制直接影响F-35战斗机等美国高端制造业,船舶反制导致美方港口物流成本大幅增加。   美国农业州出口受影响,爱荷华等地的农民开始向白宫施压,要求缓和贸易冲突。这种“打在要害”的策略,让中方在攻防中占据了主动。   在德媒看来,中国“以牙还牙、以攻为守”的战略打法,让贸易战的主动权发生了转移。   美方不得不暂缓原定11月实施的新一轮芯片管制,为中国半导体产业争取了6到8个月的宝贵窗口期。   同时,特朗普政府同意重启双边经贸磋商,这让中国能够集中精力推进内需政策和技术创新,展现出“守中有攻”的稳健风格。   贸易攻防中,中国的精准反制和体系韧性成为核心支撑。面对美方3000余项出口管制清单,中方选择聚焦稀土、船舶和光伏等美方依赖度极高的领域进行反击。   例如,稀土管制覆盖900余项关键物项,让美国国防部年度采购成本增加120亿美元。   反观中国,早在贸易战升级前就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内需刺激政策,显著降低了对出口的依赖,2025年中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提升至78%,比2023年高出11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进一步削弱了美方“技术卡脖子”的威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越南等国高铁等项目因缺乏核心技术承接能力,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大国博弈的底气,归根结底还是来自硬实力。   国际地位的认知,也迎来了新的转变,中国主动将稀土出口管制与国际防扩散义务挂钩,获得了欧盟、东盟等第三方的理解和支持。   德国西门子等跨国企业甚至公开呼吁美方取消技术管制,以避免全球产业链断裂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在G20等平台积极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与120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安全合作机制,实质性推动多边合作。   相比之下,特朗普的“G2”表述反而成了美方对多边体系失控的侧面反映。   国防安全也是中国地位提升的坚实支撑,今年相较去年中国国防支出增长7.2%,新质战斗力加速建设,为经济安全和贸易博弈提供了底气。   德媒的解读本身也带有明显的欧洲视角。中美贸易战导致全球半导体重组成本暴增,德国汽车业因芯片短缺减产8%。   德媒强调中国“占上风”,本质是希望美国能减少对华单边制裁,推动构建非对抗性的产业链生态。   德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技术合作中,更加看重利益最大化和合规合作,欧洲自身利益的驱动不可忽视。   美式霸权的转型与收缩也是此次峰会的鲜明看点,会晤期间,美方未再聚焦南海、涉疆等传统压力议题,而是回归经贸主线。   正如德媒所说,这是霸权成本过高、不得不战略收缩的信号,现实里,只有利益和成本才决定战略的天平,过度施压只会加剧自我消耗。   这场峰会背后,是中美博弈逻辑的重大迭代。从“零和对抗”转向“可控竞争”,双方都意识到全面脱钩的代价不可承受。   中国的反制既守住了底线,又留下对话协商的空间,体现了大国博弈的理性边界。相比之下,某些国家动辄极端押注一方,反而容易被边缘化。   值得一提的是,“G2”这个说法,其实中国官方始终不认同。中方在G20等场合多次强调反对集团政治,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靠别国“册封”,而是靠自身综合实力和实际行动赢得。正是这种战略定力,让中国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始终稳如磐石。   最终,贸易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容低估,美国仍在推进“芯片四方联盟”和供应链重组,中方稀土管制虽精准有效,但也可能带来部分行业的自我调整压力。   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底气和耐力,更要冷静和战略清醒。   特朗普“G2峰会”的表述,既是对现实的承认,也是策略性妥协。美方同时在亚太增兵、加强盟友协作,背后并未放松对华遏制。   中国则以攻为守、以稳求进,既坚守底线,又主动塑造规则。国际大势的本质,还是“强者自强”,而不是“讨来”的。只有实力匹配,才有资格在全球大国棋局里掌握主动权。   正如外交部所说,国际地位不是靠别人“册封”的,贸易博弈不是零和游戏。中国以自身发展和理性策略赢得主动,才是全球舆论真正关注的焦点。   德媒的分析揭示了表象之下的逻辑,而中国的“以攻为守、以稳求进”,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格局的关键变量。 参考信源: 德媒:中国新发展战略具有长远眼光 2025-03-14 中国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且听楚楚说

且听楚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