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天津,一幼儿园萌娃收拾好准备去上学,发现妈妈还躺在被窝,就问妈妈谁送她去上学,没想到妈妈却说天太冷不想去,叫了个跑腿小哥。 11月的天津,凌晨六点的天还裹在墨色里,窗外的北风裹着碎雪粒砸在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响。 幼儿园班主任张老师刚到校门,就看见一个穿蓝色工装的小伙子牵着个穿粉色园服的小身影走过来,那是小萌,往常这个点,都是她妈妈牵着她,手里还提着热乎的豆浆。 张老师对吧?我是跑腿的,李女士让我送小萌来上学,小伙子把手机里的订单页面递过来,语气里带着点不确定。 张老师愣了一下,蹲下来摸了摸小萌的手,冻得冰凉,小萌的书包带歪在肩上,她正低头摆弄着书包上挂的小兔子挂件,没像平时那样老远就喊“老师早”。 妈妈说天太冷,不想起床,小萌的声音小小的,带着点委屈。 张老师心里犯了嘀咕,一边给小萌调整书包带,一边给小萌妈妈李女士打了电话。 电话响了好几声才接通,那头传来李女士带着困意的声音。 哎呀张老师,不好意思啊,我前晚赶项目报告到凌晨三点,今早闹钟响了我也没爬起来,想着叫个跑腿方便,忘了提前跟您说。 挂了电话,张老师看着小萌坐在小椅子上,眼神时不时往校门口飘,就知道孩子是盼着妈妈来。 她走过去陪小萌聊天,才知道小萌今早六点就自己醒了,穿园服的时候扣错了扣子,又自己解开重新扣。 装水杯的时候洒了半杯水,擦了半天桌子;出门前还问妈妈“要不要我帮你热牛奶”,妈妈只挥挥手让她等跑腿的来。 这边小萌在幼儿园惦记妈妈,那边李女士挂了电话也没再睡着。 她翻起身看着床头小萌画的“妈妈送我上学”的画,突然有点后悔。 其实她不是起不来,是最近项目压力大,总觉得“偷会儿懒”也没什么,点开跑腿APP的时候,甚至没仔细看小哥的身份信息,只填了“送孩子到幼儿园”就提交了订单。 上午十点多,家长群里有人发了张“跑腿送小萌上学”的照片,是其他家长送孩子时拍的,配文“现在带娃都这么省事儿了?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的赵律师解释,《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明确规定,监护人要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这种‘图省事’的做法,其实已经触碰了监护责任的底线,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事儿的影响可能比家长想的更大。 3到6岁的孩子正处于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每天的接送其实是亲子互动的重要环节。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刘教授说,孩子可能不会说,但会通过‘妈妈是不是愿意送我’来判断自己是否被重视。 偶尔一次应急可以,但如果变成常态,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妈妈不爱我’的错觉。 李女士下午提前下班,去幼儿园接小萌的时候,手里提了个小蛋糕,是小萌最喜欢的草莓味。 那天晚上,李女士把小萌的园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床头,还定了两个闹钟。 第二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起床,给小萌热了牛奶,煮了鸡蛋,牵着小萌的手出门时,太阳刚出来,把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小萌一路上都在说幼儿园要做手工,要送给妈妈,李女士听着,觉得比睡懒觉舒服多了。 现在的生活确实越来越方便,跑腿能帮我们送外卖、取快递、办琐事,但有些东西是跑腿送不了的。 其实不是“怎么省事怎么来”,而是在“想偷懒”和“孩子需要”之间,多问自己一句“这样对孩子好吗”。 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那些看似“麻烦”的接送时光,其实都是藏在日常里的小幸福,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寂寥客
11月份天津没下过雪。哪个幼儿园6点钟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