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断臂求生!45亿卖掉总部大楼,昔日巨头为何沦落到卖“老巢”?

罗普娱记 2025-11-09 15:28:36

日本断臂求生!11月6日,日本汽车巨头日产,竟然把自己的老巢横滨全球总部大楼给卖了!买家还是咱们中国的敏实集团和美国财团联手,交易价高达970亿日元(约45亿元人民币)。 这栋楼2009年才建成的22层高楼,是日本著名设计师谷口吉生的作品,能直接俯瞰横滨港,总面积8万平方米,楼里不仅摆着各种日产经典车型,还有纪念品商店,楼顶的聚光镜能跟着太阳转,把光引到楼里省电费,污水处理后还能浇花,当年建成的时候,那可是日产的脸面,象征着这家车企的实力和地位。现在连这种“老巢”都舍得卖,可见是真没钱周转了。 日产现在的日子有多难?看看销量就知道了。2018年的时候,光是中国市场就能卖156.4万辆车,那时候轩逸、天籁都是街车,谁提起日产都得说句“靠谱”。 可从2019年开始就一路下滑,2023年跌到79万多辆,第一次跌破百万,2024年更惨,才卖了69.66万辆,比巅峰时期几乎腰斩,12月份单月销量甚至比上年同期跌了24%还多。 更要命的是,除了轩逸还能卖34万多辆撑着场面,占了总销量的一半,其他车型比如天籁才卖7万多辆,逍客11万多辆,蓝鸟、骐达这些车几乎没人买,整个产品阵营就靠一款车扛着,根本顶不住。 销量垮了,钱自然就紧张。2025年上半年的账本一出来,净亏就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这么大的窟窿,光靠省着花根本填不上。 日产已经开始裁员,一口气裁了2万人,还关了好几家工厂,从内部想了各种省钱的招,前前后后琢磨出4500个办法,才勉强能省2000亿日元的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也砍了800亿日元,但这点钱比起亏损和需要的研发投入,简直是杯水车薪。 这时候能快速变现的只有值钱的资产,总部大楼就是最值钱的那块“家底”,所以哪怕舍不得,也只能拿出来卖。 为啥日产会落到这步田地?关键是没跟上汽车行业的大趋势。这些年大家都在买电动车,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一年比一年能打,可日本车企偏偏押错了方向,一门心思搞氢燃料汽车,对纯电动车不上心,被业内戏称“点错了科技树”。 日本本土买电动车的人本就少,渗透率长期在2%左右晃悠,2025年上半年甚至跌到1.3%,在发达国家里排倒数。市面上61款电动车里,日本品牌才10款,剩下的全是外国车,连比亚迪都能在日本卖得比丰田、本田的电动车好。 日产虽然有纯电车,但动作太慢,等反应过来想发力,中国车企已经靠便宜又好用的车型占了市场,日产的燃油车卖不动,电动车又没优势,自然就被挤得没活路。 卖楼的45亿人民币,对现在的日产来说就是“救命钱”。这笔交易能赚739亿日元的纯利润,直接算在半年收益里,能先把部分亏空填上。 而且日产想得很明白,卖了楼不代表要搬家,跟买家签了20年的回租协议,员工还能在原来的地方上班,日常运营不受影响,既能拿到现金又不耽误干活,算是被逼出来的“两全之策”。 这些钱主要用来搞研发和业务数字化,毕竟现在汽车行业拼的是电动车技术和智能化,日产已经在郑州建了研发中心,专门搞电动车和智能技术,还推出了N7纯电车、N6插混车这些新车型,甚至把中国造的皮卡卖到全球,就是想靠中国市场的技术和供应链翻盘,这“救命钱”正是给这些转型动作输血。 买家是中国的敏实集团和美国财团,这也说明日产没得选,只要能拿到稳定的资金,不管谁买都得接受。敏实集团是做汽车零部件的,本身就跟日产有业务往来,加上美国财团的实力,能给出稳定的价格和租期,对急需用钱的日产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说到底,日产卖总部大楼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求生战”。曾经的汽车巨头落到卖“老巢”的地步,都是因为没跟上时代脚步,燃油车丢了市场,电动车又没跟上,亏得实在撑不住了才出此下策。 这45亿能解燃眉之急,但能不能真正活过来,还得看后续的研发能不能跟上,新车型能不能卖出去,要是转型再跟不上,光靠卖资产根本救不了命。这就是现实,不管以前多风光,跟不上形势就得被逼着“断臂求生”。

0 阅读:69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