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扔出的这个“未来炸弹”,炸出了三个我们躲不开的大问题。咱们一个个说透。 第一个问题:方便和隐私,这道选择题你怎么做? 想象一下,五年后,你躺在沙发上追剧,一个机器人“滴”一声用你授权的密码打开你家门,把快递放进玄关。方便是真方便,但你是不是会心里一咯噔? 这事的核心,不是什么高深技术,而是一个“信”字。我们真能完全相信那套系统和代码,让它成为我们家的“常客”吗?今天它能送快递,明天它会不会出故障?或者被黑客利用?家,之所以让人放松,就是因为它那扇门能隔出一个绝对私密的空间。一旦这扇门对机器“常开”,那份安全感还在吗?这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这是咱们每个人心里的底线问题。 第二个问题:机器抢饭碗,钱都让谁赚走了? 刘强东说,物流成本大降,企业能多赚“数万亿”。这话听着带劲,但仔细一品,冷汗就下来了:企业是赚钱了,但那几百万快递小哥呢?他们去哪挣钱? 这才是最狠的。技术革命就像一台巨大的财富收割机,效率确实高了,但收割的果实如果只进了少数股东的口袋,那社会就真要出大问题了。看看日本,他们技术够牛吧?为什么不敢全面搞无人化?就是怕出现“国穷资本富”——国家整体没钱,老百姓穷,但几个大公司富得流油。刘强东自己也提了个解法:向用机器人的企业收高额税,用来给大家发失业金、搞养老。这想法很好,但能不能做成,是个天大的问号。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狠的:如果一周只上一天班,我们活着干嘛? “每周工作一天”听起来像天堂,但细想下去,有点可怕。我们这代人,工作不仅是挣钱,它定义了我们的社会身份、生活节奏,甚至人生价值。如果突然告诉你,你不被需要了,国家发钱养着你,你每天干嘛去?逛街、打游戏?一开始可能很爽,时间一长,巨大的空虚感就会袭来。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当机器把我们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同时也可能被从社会生活中“驱逐”出去。我们需要找到比“干活挣钱”更高级的活法,但这谈何容易? 最后,小编总结一下: 刘强东画的这张大饼,看起来很香。但咱们不能光看着饼香,得想想吃饼的代价。 技术的列车在疯狂加速,但我们不能只是车上的乘客,眼睁睁看着风景呼啸而过,却不知道开往何方。我们必须成为能握住方向盘、能踩刹车的人,确保这辆车是开向让更多人幸福的方向,而不是把大多数人甩下悬崖。 否则,当机器人捧着包裹站在你家门口时,你得到的是一份便利,失去的,可能正是那个能让你踏踏实实光着膀子、毫无顾忌的——家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