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新婚才十天,西藏军区汽车兵张良善就接到归队命令,不得不匆匆离家,可十个月后,当他归来时,等待他的却是妻儿的坟墓,他跪在墓前,失声痛哭,悲痛万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2年的春天,新藏线的风还带着寒意。张良善和何桂丽的婚礼简单却热闹,战友们把罐头盒串成花篮。军号一吹,就是给这对新人最实在的祝福。 那时的他还是个年轻汽车兵,跑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新藏线上。这条路是边防的生命线,也藏着数不清的凶险。 小两口盼着任务不忙时,能好好聚聚过安稳日子。可幸福的热乎气还没散,紧急归队命令就到了。 那年边防补给吃紧,必须赶在大雪封山前提运过冬物资。他攥着妻子的手,指节都捏白了,却只说得出“等我”。 新藏线的险,是真能要命的。盘山道绕着雪山转,冰雪盖着路基,车轮稍滑就可能坠崖。高原缺氧让他头晕目眩,连发动机都频繁熄火。 张良善和战友们嚼着干硬的馍,喝着冻成冰的水。三天三夜没合眼,终于把几吨物资送进了边防哨所。 任务一结束,他满脑子都是怀孕的妻子。他早收到消息,何桂丽预产期快到了,本想赶回去陪产。 可刚回驻地,连部的通知就砸了过来:妻子难产,病危。他来不及换军装,跳上卡车就往山下冲。 车轮在冰雪路上划出长长的痕迹,像一道绝望的伤口。可终究还是晚了,医院走廊里的死亡通知书格外沉重。 何桂丽和腹中的孩子,都没能等他回来。病房里的产检记录单还没写完,被风吹得轻轻晃。他蹲在病房外,指甲深深抠进水泥缝里,谁劝都不说话。 几天后,他把妻子的骨灰抱上了高原。这是他们曾约定要一起生活的地方,如今成了安息地。冻土比石头还硬,他双手冻得全是裂口,一下下刨着土。 墓碑是他亲手刻的,就八个字:张良善妻子何桂丽之墓。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调离,可他没过多久就回了车队。 他说妻子没见过他工作的样子,现在就能看见了。此后几十年,他把悲伤都藏进了车轮的轰鸣里。雪夜里他救过突发急病的老乡,暴雨中独自修车七小时。 雪崩时他凭着经验和死神抢道,塌方时独自被困十五天。靠野鱼和枯柴充饥,在烟盒上写好遗言也没放弃。 有人统计过,他累计跑了快六十万公里,运送物资七百五十吨。三百多次上高原,上百次与死神擦肩,从没掉过一次队。 后来他遇见了伍菊,用一辆借来的自行车娶了她。可伍菊分娩时,他又在执行任务,只能在兵站收到平安电报时狂奔。 1998年,他被授予“高原模范汽车兵”称号,勋章挂满胸前。那张在妻子墓前落泪的照片,成了无数人的记忆。 如今他头发已白大半,成了阿里军分区副政委。不再开车的他,还在为边防战士筹棉衣、调补给。更让人动容的是,他的女儿张炎君也成了高原军医。 巡诊时看到雪窝里的老式卡车,她忽然懂了父亲的坚守。 我们总说岁月静好,其实是有人在风雪里负重前行。张良善把对妻儿的爱,都化成了对高原的守护。 你身边有这样默默坚守的普通人吗?他们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张良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