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回是真不客气了。 一脚踹开门,号称做软件开发的“科技公司”,办公室里就一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2025-11-08 17:01:47

深圳这回是真不客气了。 一脚踹开门,号称做软件开发的“科技公司”,办公室里就一张空桌子,连台电脑都没有。 就这,还帮二十多个印度留学生挂靠成了“软件工程师”。说白了,就是一场心照不宣的骗局。 执法人员破门而入时,空气里还飘着淡淡的灰尘,墙角堆着几份皱巴巴的“劳动合同”,上面的公司名称光鲜亮丽,经营范围写着“人工智能研发、软件技术服务”,可整个办公室除了那张孤零零的折叠桌,连个服务器、代码本的影子都找不到。更讽刺的是,公司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地址就是这间十几平米的小房间,注册资本却写着500万,完全是靠虚假材料蒙混过关的空壳公司。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家“三无公司”,竟然能让二十多个印度留学生趋之若鹜。说白了,双方各取所需,把法律当摆设。留学生想留在中国——要么是毕业没找到合规工作,签证即将到期;要么是想积累“中国工作经验”,方便后续跳槽;而这家空壳公司,靠给他们伪造工作证明、社保缴纳记录,帮他们申请或续签工作许可,每人每月收取8000到12000元的挂靠费,二十多个人每月就能躺赚十几万。 这些留学生里,不乏刚毕业的理工科学生,他们拿着高校文凭,却走了最投机的弯路。有执法人员透露,核查时发现,这些所谓的“软件工程师”,连公司伪造的“工作项目”都说不清楚,有的甚至连基础的编程代码都不会写。他们之所以选择挂靠,一是部分人专业能力不足,达不到正规科技企业的招聘标准;二是急于留在中国,毕竟国内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机遇,是很多国家难以比拟的。 而这家空壳公司的操作,更是钻透了监管的空子。他们通过中介联系留学生,承诺“包拿工作许可”“无需实际上班”,只需要留学生提供护照、学历证明,剩下的虚假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工作成果,全由公司“一手包办”。为了应付核查,他们还建了个微信群,偶尔发点“工作任务”让留学生截图留存,伪装成正常办公的样子。 这种挂靠骗局,看似“双赢”,实则藏着巨大的风险。我国《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必须具备合法资质,且外国人需从事与工作许可一致的岗位,虚假挂靠属于典型的违法用工。一旦被查处,公司会被吊销营业执照,处以高额罚款;留学生的工作许可会被撤销,居留证件可能被注销,甚至会被列入“入境限制名单”,未来想再进入中国都难。 网友们得知此事后,议论声一边倒。有人怒怼:“空手套白狼也太明显了,真当监管是摆设?”有人吐槽:“这些留学生好好提升能力不行吗?走歪路只会毁了自己的前途”;也有人感慨:“国内工作机会虽多,但也不能投机取巧,合规才是长久之计”。还有从事HR工作的网友透露,现在很多正规企业招聘外籍人才时,都会核查过往工作经历的真实性,一旦发现挂靠记录,直接一票否决。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空壳公司挂靠的现象并非个例。此前广州、上海也查处过类似案件,部分中介和空壳公司勾结,专门针对外籍留学生开展“挂靠业务”,收费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这些骗局不仅破坏了国内的就业市场秩序,还占用了宝贵的外籍人才配额,让真正有能力、想合规工作的外籍人士面临更严格的审核。 深圳此次的重拳出击,正是对这种违法行为的严厉震慑。执法部门不仅查处了空壳公司,还联合出入境管理部门,对涉案的二十多名印度留学生进行了约谈,撤销了他们的工作许可,责令限期离境。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会加强对涉外企业的资质审核,尤其是针对科技、IT等外籍人才集中的行业,开展常态化排查,杜绝“虚假用工”“挂靠骗证”等乱象。 其实,外籍留学生想留在中国工作,完全有合法途径。我国对高端科技人才、紧缺专业人才有着明确的引进政策,只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符合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就能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工作许可。投机取巧的挂靠行为,看似走了“捷径”,实则是在拿自己的前途赌,一旦东窗事发,多年的学业和积累都会付诸东流。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该守住法律和诚信的底线。空壳公司想靠挂靠牟利,终究逃不过监管的眼睛;留学生想在异国他乡发展,唯有脚踏实地提升能力、合规就业,才能走得长远。深圳的这次查处,既是警告,也是提醒:任何试图钻法律空子的行为,最终都只会自食恶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