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这次碰到硬茬了!”山东东营,律师去银行取4万现金,被追问“资金用途”,律师

在下雒无畏 2025-11-08 15:17:11

“银行这次碰到硬茬了!”山东东营,律师去银行取4万现金,被追问“资金用途”,律师认为这侵犯自己的隐私权,拒绝告知,银行竟然报案处置!律师这下忍不了,把这事情发到了网上,银行领导低头道歉,但律师觉得事情还没完…… 深秋的东营透着几分凉意,周筱赟裹紧外套走进建设银行东城支行。   作为业内知名的律师,他这次出差本是处理私事,没曾想一场普通的取款,竟让他憋了满肚子火气。   他急需4万元现金,之前在ATM机前折腾了半天,单日5000元的限额根本不够用,转账又受2万元额度限制,百般无奈才来柜台求助。   原以为递卡、输密码、拿钱就能完事,可柜员抬头的瞬间,语气里的强硬让他心里一沉。   柜员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便要求他说清这笔钱的具体去向,连上个月一笔大额转账的用途也追问不休。   周筱赟眉头紧锁,心里清楚个人资金用途属于隐私,银行没权利这样刨根问底。   可柜员一口咬定这是反诈中心的规定,取钱超过1万块就一定要登记清楚,否则就不给你办理。   为了不耽误事,周筱赟压下火气,说明是给朋友结婚随礼,可柜员摇了摇头,说系统里没有这个选项,还提出要联系他的家人核实情况,甚至直言已经报了警。   看着柜员一副"不配合就不放行"的模样,周筱赟既气愤又无奈,从法律层面来说,即便是犯罪嫌疑人也无需自证清白,银行凭什么把所有储户都当成潜在骗子。   他在网点的等候区坐了足足半小时,看着窗外往来的行人和逐渐西斜的太阳,反诈中心的人始终没出现。   最后还是一位银行领导匆匆赶来,才同意办理取款。   拿到钱的那一刻,周筱赟没有丝毫轻松,反而觉得一阵憋屈,这样的"合规操作",实在太折腾人了。   他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到网上后,很快就收到了成百上千名网友的共鸣。   有人说取救命钱被要求拿病历,差点耽误了老人治疗。   有人吐槽家里长辈取养老钱,被反复盘问是不是遭了诈骗,吓得老人以为自己犯了错。   还有人因为没随身携带装修合同,取装修款跑了两趟银行。   这些原本简单的取款需求,都因为银行的过度盘问变得格外曲折。   更让人费解的是,涉事银行一口咬定是按反诈中心规定执行,可东营市反诈中心很快就澄清,这是银行自己的决定,与反诈工作无关。   翻看2025年8月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新规,里面明明取消了5万元以下现金存取需说明用途的要求,1万到5万元之间,银行根本没权利强制询问。   更有意思的是,东营另一家建行网点的工作人员表示,5万元以内取现无需多问,提前预约就能办理,同样的银行,执行标准却差了这么多。   这样的情况早有先例,之前浙江就有银行随意冻结学生学费,被曝光批评后才整改。   说到底,还是基层执行政策时没把握好尺度。   柜员怕担责任,抱着"宁可多拦一次,不能放过一个"的心态,把风险防控变成了无差别审查,让便民服务变成了添堵的流程。   反诈本是为了守护老百姓的财产安全,是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可一旦在基层执行时层层加码,偏离了精准防控的初衷,就会给正常生活添堵。   银行作为服务行业,该守住的是风险底线,而不是给普通民众的正当需求设置障碍,让好政策变成民生负担。

0 阅读:2
在下雒无畏

在下雒无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