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驾驶最先进的飞机向大陆投诚,却被后座飞行员察觉。黄植诚一惊,随即说:“你要是不愿意回大陆,那就跳伞吧!” 台湾海峡上空,一架F-5F战机低飞掠过浪尖,驾驶员黄植诚关掉无线电,直奔大陆方向。后座同伴许秋麟察觉不对劲,争执声在舱内响起。黄植诚平静回应那句关键的话,海风呼啸中,抉择悬而未决。这架价值550万美元的先进装备,本该巡逻边境,却成了两岸统一的桥梁。谁知,这趟飞行会震动岛内军界,揭开普通人血脉呼唤的秘密? 黄植诚1952年出生在台湾一个空军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军营生活。1973年,他从空军军官学校专修班毕业,那时候成绩拔尖,直接进了飞行部队。起步就是一线飞行员,飞过五种机型,累计时长两千多小时,到26岁就升上少校,在台湾空军里头是重点对象,分队长干过,还当过第五联队飞行考核官。技术硬,责任重,这样的位置,本该稳稳当当走下去。 可军营里头,总有些事让人看不惯。黄植诚亲眼见识过升迁的弯弯绕绕,关系网比飞行日志还厚实。这些年头一攒,心里头那股子对未来的琢磨就起来了。1979年,大陆发出《告台湾同胞书》,话里话外讲和平统一祖国,那文件通过渠道传到台湾,他私下里看了几遍。那些句子,像老朋友聊天似的,拉近了海峡两边的距离。从那时候起,他开始认真想回归的事儿,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日子一天天磨出来的念头。 为了这一步,他没闲着。借着考核任务的名义,研究航线,算低空飞行的油耗。办公室里摊开地图,标注风向高度,这些准备细水长流,没什么大张旗鼓,就是实打实的积累。空军基地的日子照旧,晨练队列,巡航日志,可他的文件夹里,多出几张标注海峡的草图。这样的积累,根子上是同胞血脉的牵挂,对国家统一的朴实认同。 转眼到1981年8月8日那天,桃园空军基地一切如常。黄植诚以考核仪表飞行为由,带上中尉许秋麟,登上F-5F双座教练机。这飞机是台湾空军的宝贝,全岛就29架,装备先进,雷达武器一应俱全。起飞后,他从5000米高度降到20米低空,关了无线电,避开雷达,直奔海峡中线。海面在下面翻腾,飞机贴着浪头过,风险不小,燃料也刚好够用。 飞到半道,许秋麟发现航向不对,坚持要掉头回台湾。舱内争执起来,黄植诚一惊,但很快稳住,说出那句:“你要是不愿意回大陆,那就跳伞吧!”许秋麟犹豫后,在东引岛上空跳了伞,伞包开好,落点确认无误。黄植诚单枪匹马继续飞,穿越中线,直奔福州义序机场。机场那边警戒拉满,高射炮瞄准天空,他摇动机翼示意投诚,落地后递出证件。官兵围上来检查,一切核实清楚,这趟飞行就这么稳稳落地。 这事儿一出,两岸都炸了锅。台湾那边先说是迷航迫降,后来又传赌博欠债的闲话,可大陆播出授奖画面后,那些说法站不住脚。黄植诚的飞机,编号5361,被运到内地拆解研究,每道刮痕都成了技术宝藏,现在搁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提醒人那段历史。台湾空军内部大整顿,高魁元辞职,蒋经国发火,可这些都没动摇黄植诚的选择。 大陆这边,福建军区空军热烈欢迎,表彰他的爱国举动。黄植诚获65万元奖励,用来安置生活,直接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继续干飞行工作。后来,他贡献所长,升任空军航空学校副校长,还当过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理事。这些年头,他见证两岸交流一步步走深,普通人也能在关键时候推一把。 黄植诚的回归,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传奇,就是一个空军少校的觉醒。时代背景摆在那儿,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像一盏灯,照亮了不少台湾同胞的心路。两岸分隔多年,可血脉相连的根儿在那儿拔不动。黄植诚飞过来的,不光是架飞机,还有对统一的朴素向往。这样的故事,在今天看来,更接地气。谁说普通人不能影响大局?在和平发展的大势下,越来越多台湾青年看到大陆的真诚,交流大门越开越大。 回想那趟飞行,燃料表指针晃荡,雷达屏黑屏,许秋麟的跳伞,东引岛的落点,这些细节拼出个真事儿。黄植诚落地后,机场尘土还没落定,官兵的脚步声就近了。投诚信儿传开,福建军区领导机关迅速响应,奖励和安置一条龙。65万元在当时不是小数,够一家子安稳过日子。他没飘着,继续埋头飞行,技术心得分享给部队,推动空军建设。 台湾岛内反应激烈,空军从上到下查漏补缺,飞行考核加码,保密措施严了。高魁元这事儿,直接牵出国防部人事变动,蒋经国拍桌子,可挡不住人心向背。黄植诚的飞机拆解后,那些美制设备数据,帮大陆空军少走弯路。博物馆里展出时,每年都有人驻足,摸着机身想那段往事。这样的展品,不是冷冰冰的铁疙瘩,是两岸同胞情感的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