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传来好消息! 2025年11月,人民币国际化连传两大好消息:国际航协宣布人民币加入全球航空结算体系,12月正式上线,南航、厦航已经率先试点,中外航司以后结算不用再绕美元,能降成本还少了汇率风险;同一天俄财长也说,中俄贸易99.1%都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美元欧元基本成了“统计误差”。 咱们先说说航空结算这事儿的分量。国际航协的清算所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平台,2024年一年的结算金额就有638亿美元,全球581家航司都得靠它办事。以前这里只有美元、欧元这些“老面孔”,人民币是第一个挤进来的亚洲新兴市场货币,光这一点就挺有突破性。南航、厦航试点后,以后付航油费、维修费不用先换美元,国航总会计师算过账,这样能省掉多重兑换的成本,结算速度还能加快。 但这话听着特提气,可咱们得往深了琢磨琢磨。现在也就两家中国航司试点,全球那么多航司真能愿意换人民币结算吗?欧洲的航司习惯了用欧元,东南亚的可能更熟美元,切换货币得改系统、跟银行对接,这些都是麻烦事。而且目前只有33家在华运营的航司用这个清算系统,更多航司还在观望,人民币想真正在航空圈“普及”,恐怕得等段时间。 再看中俄贸易那组惊人数据,99.1%的本币结算率看着特震撼,但这背后其实有不少特殊原因。2022年西方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冻了它几千亿海外资产,等于掐断了俄用美元欧元做生意的路子,这才倒逼双方加速换成本币结算。说白了,这更像“绝境里找出的出路”,而不是全球贸易的普遍选择。 中俄贸易里人民币确实占了大头,俄罗斯外汇储备里人民币占比都超过40%了,比美元欧元加起来还多。可问题是,中俄贸易总额在全球贸易里占比不算高,2024年才2450亿美元。咱们跟欧洲、东南亚的贸易里,人民币结算比例还低得很,那些国家可没俄罗斯那样的“被迫”理由,想让他们不用美元,难度大多了。 更关键的是,美元的“惯性”实在太强大了。SWIFT数据显示,2024年8月美元占全球支付的47.81%,人民币才4.74%。就像大家习惯了用微信聊天,突然换个新软件总觉得不方便,全球80%的贸易融资都用美元,这个习惯改起来可能得几十年。而且人民币的“池子”还不够大,离岸人民币存款才1.6万亿元,跟美元的资金池比差远了,大资金进来容易掀波澜,人家自然不敢多持有。 还有个绕不开的坎,就是资本账户还没完全放开。海外企业收了人民币,想投中国的债券或者股票没那么方便,手里的钱没法自由流转,最后还是得换成美元欧元。就像有人给你一张购物卡,只能在几家店用,你肯定更愿意要现金。人民币要真成“硬通货”,得让人家觉得“拿着有用、花着方便”,这一点现在还没完全做到。 这两大消息确实是进步,尤其是中俄贸易的突破,等于在美元霸权上戳了个小窟窿。但咱们得清醒点,这离真正的“人民币国际化”还差得远。美元用了近百年才坐稳霸主位置,人民币现在顶多是“在特定圈子里站稳了脚”。航空结算刚试点,中俄合作有特殊背景,想让人民币在全球随便用,既得等金融市场更成熟,还得慢慢打破大家对美元的依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国际化人民币 海外人民币 中国金融国际化 人民币兑换美金 人民币支付体系 人民币体系 人民币出口 离岸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经济 离岸人民币指数 汇率结算 结算汇率 人民币改版

纳兰弯月
这才是公正客观的观点,而不是像某些无良自媒体,偷换概念夸大其词误导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