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中国和欧盟同时宣布了! 2025年11月2日这个时间点,中国和

穆顺用沙场秋点兵 2025-11-06 09:59:06

快讯!快讯! 中国和欧盟同时宣布了! 2025年11月2日这个时间点, 中国和欧盟一起说了个事, 第十八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定在这个月成都开, 碰在中欧建交50年这个档口, 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些企业团队都给了回应说会来, 项目这块也在往落地的方向推进。 ​回头看这五十年 这时间点选得确实有说法,半个世纪前的1975年,中国刚和欧共体建交,那时候双方贸易额才24亿美元,双向投资几乎是零。现在光2024年贸易额就飙到7800多亿美元,投资存量也堆到了2600亿美元,中欧班列跑了十万多列,能到欧洲25个国家的两百多个城市。表面看,成都这场洽谈会像是给这五十年的合作交份成绩单,德法意企业赶来参会也显得诚意满满。 但热闹背后得扒扒实在的东西。就说欧盟那边,一边派企业来谈合作,一边刚在10月正式开征碳关税,中国钢铁、铝这些行业出口成本一下涨了15%-20%,一吨钢光碳税就得交162欧元。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给中国安了个“合作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的三重定位,嘴上说合作,行动上却把“竞争者”的标签贴得越来越牢。 德国企业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92%的德企说不撤资,但真正计划加码投资的比例其实在降,还有六成觉得中国市场需求在疲软,一半以上被价格压力逼得头疼。他们来参会,恐怕更多是盯着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毕竟比亚迪在匈牙利建了工厂,宁德时代把电池基地修到了德国,这些中国企业能给宝马、大众供货,欧洲本土产业链离了还真不行。说白了,这更像“不得不合作”,而非“真心想携手”。 再看所谓的“项目往落地推进”,欧洽会在成都办了十几年,签了两千多个意向协议,但真正落地的有多少?欧盟一边喊着技术合作,一边在芯片、数字领域搞壁垒,中国企业的工业物联网模组得花大价钱过CE认证,数据想跨境流动更是难上加难。就像绿色合作,波黑的风电场、克罗地亚的光伏项目看着亮眼,但欧盟碳关税根本不认可中国的碳定价体系,本质还是强迫中国企业按他们的规则交钱。 最矛盾的是,双方明明互补性强得很。欧洲有可再生能源技术,中国有产业化能力和大市场;中国需要欧洲的高端设备,欧洲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可偏要在经贸问题上搞政治化,比如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中国反过来对欧盟猪肉收反倾销税,最后两边企业都受委屈。这场洽谈会要是只谈签约不谈破除壁垒,恐怕又是一场“热闹的空会”。 五十年的合作底子确实厚,但现在的问题是,旧的默契快不够用了。欧洲怕被中国技术赶超,中国怕被贸易壁垒卡住脖子。成都的会场里要是只摆成绩、不谈问题,那建交五十年的意义,可就打了折扣。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穆顺用沙场秋点兵

穆顺用沙场秋点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