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孔祥熙奄奄一息,临终前,他看着孙子,绝望地说:孔家要绝后了!一旁的妻子宋霭龄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也摇头叹息。[大侦探皮卡丘] 孔祥熙在纽约去世,这位曾经手握民国财政大权的孔子后裔,晚年生活在异国他乡,目睹家族在新时代的没落。 孔祥熙生于山西太谷的一个商人家庭,自称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少年时期患病,在教会医院得到救治,这段经历让他对西方文明产生兴趣。 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来又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和欧柏林学院深造,获得文学和经济学学位。 回国后,他在家乡创办了铭贤学堂,这所学校后来发展成为山西铭贤学院。 那时的孔祥熙还是一个怀抱教育理想的知识分子,与政治和金钱距离遥远。 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1914年与宋霭龄的婚姻,宋霭龄是宋嘉树的长女,这个家族在当时已经与革命党人建立了深厚联系。 通过这桩婚姻,孔祥熙进入了民国最核心的权力圈。 随着蒋介石掌权,孔祥熙开始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他的内弟宋子文因与蒋介石在财政政策上产生分歧而辞职。 孔祥熙顺势接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从此掌握了国家的钱袋子。 在任期间,孔祥熙为蒋介石筹措军费和政府开支,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政策。 他主持发行公债、改革币制,其中法币改革是他任内的重要举措。 这次改革统一了全国货币,废除银本位,在短期内确实稳定了金融秩序。 但权力带来的诱惑是巨大的,孔氏家族利用职权积累了财富。 抗战期间,物资紧缺、民不聊生,而孔家却被指控囤积居奇、倒卖外汇、垄断物资,这些行为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 孔祥熙最大的丑闻是美金公债案,当时国民政府在美国发行公债筹款,孔家被指利用内部消息提前抛售套利。 舆论哗然,连《大公报》这样的主流媒体都公开质疑,蒋介石虽然想保他,但迫于压力,还是让孔祥熙辞去了所有职务。 离开权力中心后,孔祥熙带着家人移居美国,他在纽约购置了房产,过起了富豪的生活。 他曾短暂返回台湾,希望重新参与政治,但发现物是人非,蒋介石对他已经非常冷淡。 孔祥熙长女孔令仪性格温和,晚年在美国照顾姨妈宋美龄的起居。 她将家族保存的大量文件捐给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这批档案包括孔祥熙的日记、信函和账目,成为研究民国财政史的重要资料。 次女孔令伟行事张扬,常着男装出入社交场合,香港撤退时,她被指控利用特权占用飞机舱位运送私人物品,而一些军政人员却滞留险地,这件事至今仍有争议。 孔令侃是长子,曾在上海经营扬子公司,垄断进口物资生意,后移居美国,在商界低调活动。 次子孔令杰在得克萨斯州修建了一座设施齐全的避难所,据说能够抵御核攻击,这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富豪中并不罕见。 从教育家到权臣,财阀到流亡者,孔祥熙的一生见证了民国的兴衰。 他手握财政大权长达十一年,既推动了一些现代化改革,也背负着贪腐敛财的骂名。 孔家的财富到底有多少,至今仍是个谜,有传言说宋霭龄在美国银行的存款达数千万美元,但这些说法缺乏确凿证据。 孔祥熙去世时,我国正处于文革的动荡中,他早年创办的铭贤学堂已经改名为山西农学院,那个时代已经彻底翻篇。 他的孙辈大多在美国长大,接受西方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权力可以带来财富和地位,但历史的评判却不会因权势而改变。 网友评论: “四大家族果然名不虚传,听说孔祥熙当年贪了巨额美金公债,抗战时老百姓吃不上饭,他家连狗都吃牛排!不过也有人说他帮蒋介石筹钱抗日有功,真是毁誉参半啊。” “孔家的财产根本是个谜,有人说宋霭龄在美国存了几千万美元,但证据早没影了。反正权贵到哪儿都能享福,最后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 “孔二小姐当年在香港抢飞机运马桶的新闻简直魔幻!现在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民国版‘霸道千金’无疑。” “其实孔祥熙搞法币改革初期挺有用,后来通货膨胀崩盘也不能全怪他。乱世里的财政部长,换谁都可能一身泥。” “从山西首富到美国寓公,孔祥熙这一生就是民国版《红楼梦》:靠姻亲起家,因权力暴富,最后树倒猢狲散。” “如果他不钻营权力,老老实实办教育,说不定真能成一代教育家。可惜人性经不起金钱考验啊!” 互动提问: 如果你来评判,你认为历史对他的评价是过于严苛还是理所应当?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信源: 南方人物周刊(孔祥熙的功与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