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统一不能没有期限,武力收台不能只争朝夕》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愿心想事成 2025-11-08 08:27:18

《和平统一不能没有期限,武力收台不能只争朝夕》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公认事实,也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与神圣职责,关乎民族复兴。当前台海局势复杂严峻,“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干涉势力勾结挑衅,严重威胁台海和平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平统一不能没有期限,武力收台不能只争朝夕”的论断,把握台海局势本质与统一规律,明确和平统一底线、彰显理性智慧,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提供重要指引。 一、和平统一不能没有期限:坚守底线与历史使命 (一)期限是遏制“台独”分裂的必然要求 “台独”分裂势力企图分裂国家,严重破坏主权领土完整,威胁台海和平,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近年来,赖清德等“台独”顽固分子推进“去中国化”,勾结外部势力干涉内政,鼓噪“台独”主张,使台海局势紧张。若和平统一无明确期限,“台独”势力会利用时间固化分裂现状,推动“法理台独”“文化台独”,甚至让“台独”事实化、永久化,错失国家统一机遇。 设定期限并非放弃和平诚意,而是对“台独”的严正警示。明确期限可打破“台独”分子侥幸心理,使其明白分裂行径必遭坚决反对与严厉打击,任何拖延分裂的图谋注定失败。同时,期限也为两岸关系划定底线,促使台湾政治力量正视历史潮流,放弃“台独”幻想,回归一个中国原则。 (二)期限是践行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 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民族复兴必然要求。自台湾问题产生,党团结带领两岸同胞不懈奋斗。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奠定坚实基础。 和平统一期限是历史使命的时间坐标。设定期限,体现党和政府推进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与责任担当,表明不会无限期等待,不容“台独”势力长期阻挠统一。这一期限既考虑两岸关系复杂性,给予台湾同胞认同、支持统一的时间空间;又明确统一历史必然性,彰显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 二、武力收台不能只争朝夕:兼顾理性与现实考量 (一)武力收台的本质是保底手段而非首选选项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当“台独”分裂势力造成台湾分裂事实,或和平统一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这表明,武力是应对“台独”的保底选项,目的是遏制分裂、保护主权领土完整,非主动挑起冲突。 “只争朝夕”的武力冲动不符两岸同胞共同利益。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战争会带来深重灾难,损害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外部势力企图以台制华,贸然武力可能给其干涉提供借口,使局势更复杂。所以,武力收台必须慎之又慎,仅在和平统一无望、“台独”触碰红线时依法启动。 (二)稳妥推进需兼顾实力准备与时机成熟 武力收台需强大军事实力支撑,更需成熟时机与完备预案。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是解决台湾问题根本保障。国家实力强大,才能形成对“台独”势力绝对震慑,以最小代价实现统一。 成熟时机需多重条件:两岸反“独”促统共识凝聚、国际社会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国内准备充分保障统一后稳定。这些条件需时间积累,“只争朝夕”易导致准备不足,反而影响统一进程。 三、统筹兼顾:以理性路径推进国家统一 (一)坚定推进和平统一进程 在和平统一期限框架内,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前景。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增进同胞情感认同,让台湾同胞共享大陆发展机遇、感受统一红利。同时加强对台宣传,戳破“台独”谎言,传播一个中国原则与统一利好,凝聚反“独”促统共识。 (二)强化底线思维与实力建设 面对“台独”挑衅与外部干涉,需强化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复杂局面准备。持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升捍卫主权领土完整的硬实力,震慑“台独”与外部势力。运用法律手段严惩“台独”顽固分子,通过缺席审判、通缉追捕等方式,维护法治尊严。 (三)把握统一进程的主动权 推进国家统一,既要坚守原则底线、保持战略定力,又要随台海局势灵活调整策略,牢牢把握主动权。以明确期限遏制“台独”蔓延,以审慎态度避免武力冒进,统筹和平与武力、速度与质量,以最利于民族复兴、契合两岸同胞利益的方式推进统一。 综上所述,“和平统一不能没有期限,武力收台不能只争朝夕”,深刻揭示了统一进程的辩证关系,兼具推进统一的决心与尊重规律的理性。和平统一期限是遏制“台独”的底线,武力收台的审慎是对同胞利益与统一进程的负责。 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夙愿与历史大势。推进统一中,需以明确期限警示“台独”、捍卫核心利益,以理性态度做好万全准备、规避冒进风险。通过坚定推进和平统一、强化实力建设、把握战略主动,必能以最优路径、最小代价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助力民族复兴早日达成。

0 阅读:226
愿心想事成

愿心想事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