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回忆录《应许之地》里的一番表态,最近又被大家热议起来——他坦言,中美关系能数十年远离全面冲突,核心是中国始终保持着克制,对于中国让数亿人摆脱贫困的成就,他更是毫不掩饰钦佩,但话锋一转,又流露出懊恼,觉得当年在贸易问题上没能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 这番话读下来,满是纠结和拧巴,恰恰戳中了美国政界对华心态的核心。奥巴马自己也承认,2009年他上任时正赶上全球金融危机,美国需要中国的经济增长来拉动全球复苏,根本没底气发动贸易战。可如今卸任多年,却反过来“事后诸葛亮”,说什么“更强硬对待中国完全合理”,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让不少网友直呼“双标”。有网友调侃:“中国帮美国度过难关,转头就想卸磨杀驴,这逻辑也是没谁了”,还有人直言“承认中国脱贫是人类创举,又指责中国贸易行为,既想沾合作的光,又怕中国发展太快,心态太复杂”。 更有意思的是,奥巴马在书里还编造了访华时被“监听”的离奇情节,说团队成员要摸黑换衣服,甚至声称看到工作人员翻阅文件。中国社科院专家直接点破,这就是为了书好卖编的笑话,大概率是把美国自己的窃听习惯投射到中国身上。这种毫无根据的臆想,反而让他的“后悔”显得更站不住脚。 大家都知道,中国脱贫成就可不是说说而已,联合国都公认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减贫成果,8.5亿人摆脱极端贫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而奥巴马口中的“贸易强硬”,其实早有前车之鉴。他任期内推动的TPP,被美国学者痛批是“最愚蠢的贸易政策”,非要搞一个没有中国的亚洲贸易体系,最终不了了之。后来特朗普政府真的发起贸易战,结果呢?美国贸易逆差创下新纪录,消费者要为商品付更高的价钱,受损的还是自己人。 说到底,奥巴马的“后悔”,本质上是美国不愿接受中国崛起的执念在作祟。一边承认中国克制带来了稳定,一边又想通过打压延缓中国发展,这种既想合作又要遏制的心态,只会让中美关系陷入僵局。全球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易合作从来都是互利共赢,靠强硬手段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两败俱伤。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