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台当局副领导人萧美琴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Fab

韫晓生 2025-11-07 18:30:46

[微风]台当局副领导人萧美琴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Fab 21项目最新进展!原定2024年投产的Fab 21项目,现在已经调整到2025年了!   (信源:环球网——真卖台,萧美琴抛“台积电生态系全赴美”说法,岛内舆论“炸锅”)   2020 年台积电刚宣布去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时,计划得挺美:投资 120 亿美元,建一座 5 纳米芯片工厂,2024 年正式投产,还喊着 “要帮美国重建芯片产业链” 的口号。   当时不少人觉得,以台积电的技术实力,这事肯定稳了。   结果从 2021 年动工开始,麻烦就没断过。   先是当地环保组织反对,说建厂会污染地下水,硬生生把开工时间拖了 3 个月;好不容易开始施工,又遇到美国建筑工人短缺 —— 当地工人不仅要价高,还不熟悉芯片工厂的特殊施工标准,比如车间的无尘环境要求,得重新培训,工期直接往后推了大半年。   到了 2023 年,台积电又宣布 “要追加投资到 400 亿美元”,还得再建一座 3 纳米工厂,投产时间也推迟到 2025 年。   今年初更离谱,有外媒报道说,后续总投资可能要涨到 1650 亿美元,相当于要在亚利桑那州建一个 “芯片产业园”,可投产时间还是没个准信。   为啥会这么 “狼狈”?首先是成本疯涨。   美国的人工成本比台湾高 3 倍还多,一个建筑工人月薪能到 8000 美元,比台积电台湾工厂的工程师工资都高;原材料也贵,芯片工厂需要的特殊钢材、无尘玻璃,美国本土产能不足,得从欧洲进口,运费和关税又加了一大笔钱。   更关键的是技术适配问题。   芯片工厂不是盖个厂房就行,里面的设备安装、工艺调试都得靠台积电的核心技术团队。可美国对外国技术人员的签证管控严,台积电台湾的工程师想过去,签证得等半年以上,导致工厂里的关键工序没人盯,调试进度一再拖慢。   有内部员工吐槽:“在美国建工厂,一半时间都在等签证、等工人,真正干活的时间没多少。” 这里给大家科普个芯片建厂的小知识:建一座先进的芯片工厂,可不是 “有钱就能搞定”。   比如 5 纳米工厂,光是无尘车间的建设标准就极高 —— 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尘埃不能超过 10 颗,比医院手术室还严格;设备方面,一台极紫外光刻机(EUV)就值 1.5 亿美元,还得专门定制运输路线,光安装调试就得 1 年。   这些都需要专业团队全程跟进,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工期。   而美国在这些环节上,根本没做好准备。   比如当地没有能承接芯片工厂无尘车间建设的公司,最后还是得从台湾找施工团队过去;极紫外光刻机的运输,美国港口没有专用的装卸设备,只能临时改造,又耽误了 2 个月。   反观台积电在南京建的 12 纳米工厂,从动工到投产只用了 2 年,成本还比美国工厂低 40%,对比之下,美国建厂的效率实在太低。   更让台积电头疼的是 “隐性要求”。   美国政府虽然给了台积电一些补贴,但附加条件不少,比如要求工厂里的美国员工占比不低于 50%,还得分享部分技术给美国企业。   台积电之前想把台湾的技术手册翻译成英文给美国员工,都得经过美国政府审核,生怕 “技术外流”,这让研发和生产效率大打折扣。   网友们看了都忍不住吐槽:“台积电这是被美国‘架着走’啊!”“本来想赚补贴,结果花的比补的还多。”   还有懂行的网友说:“芯片产业链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的,美国缺的不只是工厂,还有技术工人、配套企业,台积电一个人扛不动这么大的摊子。”   其实台积电也有自己的难处。现在全球芯片市场竞争激烈,美国又是重要的客户市场(苹果、高通都在美国),不去美国建厂怕丢订单;可去了之后,成本高、效率低,还得受各种限制,简直是 “进退两难”。   今年初台积电 CEO 就私下抱怨:“美国建厂的难度,比预想中高 10 倍。”   这事儿也给其他企业提了醒:跨国家建厂,不能只看表面的政策优惠,还得算清楚人工、物流、技术适配的成本。   像芯片这种技术密集型产业,更是得依赖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光靠一家企业 “单打独斗”,很容易陷入台积电现在的 “狼狈” 处境。   你觉得台积电美国建厂最后能顺利投产吗?这么高的成本,它能赚回钱吗?评论区聊聊,咱一起唠唠芯片行业这波 “出海潮” 里的坑与机遇!

0 阅读:52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