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称,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原本是在2030年前完成。但在第75届国际宇

史鉴奇谈 2025-11-07 14:34:07

美国媒体称,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原本是在 2030 年前完成。但在第 75 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国际宇航联合会(IAF)曾公布中国将在 2028 年进行载人登月,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不过从中国官方最新表态来看,他们还是保持着既定的节奏,反复强调“锚定2030年前实现登月”这个目标,显得特别稳当。     仔细看中国的登月装备,确实能发现他们按部就班的扎实劲儿。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这几个核心产品,目前都顺利完成了初样阶段的主要工作。   今年他们已经搞定了一系列关键试验,比如长征十号的二级动力系统试车和系留点火试验,梦舟飞船的零高度逃逸测试,还有揽月着陆器的着陆起飞综合验证。   接下来还要马不停蹄地推进揽月着陆器的集成测试、梦舟飞船的热试验和最大动压逃逸试验,以及长征十号的低空飞行测试。这些步骤一环扣一环,少一步都不行。     明年的任务标识征集活动里,已经出现了梦舟一号载人飞船任务的身影。这个细节很值得玩味,说明梦舟飞船不仅负责登月,还得兼顾空间站运营,这种设计思路既高效又实用。   不过官方也坦承,后续新技术验证的压力不小,产品研制工作量巨大,飞行试验安排得非常紧密,整体进度其实挺紧张的。所以即便所有节点都顺利,2028年这个时间点还是显得有点急切。     再看美国那边,他们的阿尔忒弥斯计划确实遇到了不少麻烦。原本想着2025年底就能用阿尔忒弥斯3号把宇航员送回月球,但现在这个计划一推再推。   最要命的是猎户座飞船的隔热罩出了问题——返回大气层时内部压力导致隔热罩破裂脱落,这可不是小修小补能解决的。电力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也时不时出状况,搞得NASA头疼不已。     阿尔忒弥斯2号任务现在被挪到了2026年4月,这意味着载人绕月飞行都得往后延。而真正的登月任务阿尔忒弥斯3号,最早也得等到2027年年中才可能实施。这还只是理想情况,实际会不会再跳票谁都说不准。     着陆器的进度更是拖后腿的大头。SpaceX负责的星舰着陆器还没成熟,它的热防护系统、发动机可靠性、海上回收技术都还在摸索。   更棘手的是那个前所未有的“在轨加油”技术——得先发射十几艘满载燃料的星舰飞船到近地轨道当“加油站”,给登月着陆器补加燃料。这种大规模低温推进剂在轨转移技术以前从没人实践过,绝对是整个计划里最让人捏把汗的环节。蓝色起源的备份着陆器进度也没好到哪儿去。     就连宇航服也跟不上节奏。新一代登月服AxEMU由公理太空公司接手后,虽然和Prada合作搞定了外观设计,但关键的生命支持系统还没完全达标,特别是“60分钟紧急生命支持能力”这项硬指标还有大量工作要收尾。这些装备都得和着陆器做系统集成测试,时间真的非常紧张。     NASA前局长吉姆·布莱登斯坦在国会听证会上直接批评,说阿尔忒弥斯计划设计得太复杂,选了这么多不成熟的技术方案,本身就是个错误。不过NASA现任领导层可不想认输,他们频频强调不能落后,甚至把中国的进展当成需要加快脚步的理由。这种竞争心态反而让整个计划显得更急躁了。     回头看看中国,他们的方案看起来更简洁一些。长征十号火箭直接送梦舟飞船和揽月着陆器组合体奔月,这种思路有点像当年的阿波罗计划,但用了更现代的技术。而且中国一边推进登月,空间站的应用发展一点没落下,2025年还安排了两次载人飞行和一次货运补给。这种齐头并进的能力,确实体现出中国航天扎实的系统工程功底。     所以综合来看,中国航天的策略明显是“稳字当头”。他们肯定有能力提前,但非要等到所有技术验证万无一失才会迈出最后一步。而美国这边虽然技术底蕴深厚,但方案过于复杂,加上各个环节不断出问题,导致时间表一改再改。这场登月竞赛越来越有看点了——中国按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美国则要拼命解决技术难题追赶进度。无论最终谁先实现,人类重返月球的脚步都已经不可阻挡了。

0 阅读:14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