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后方生变?俄罗斯发狠,中国已经做好打算,蒙古被踢出局?在中俄夹缝中生存的蒙古国,为何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了,以前俄蒙关系这么好,最近这几年,大俄做生意甚至都不考虑蒙古了,这究竟是为何呢? 苏联解体前,蒙古跟俄罗斯的关系那是牢不可破,贸易占蒙古对外总额的八成以上。莫斯科扔钱帮蒙古建基础设施,乌兰巴托的工厂机器全是苏联货,能源进口也靠俄罗斯。苏联一散,蒙古转民主了,经济大洗牌,对俄贸易直接腰斩八成,掉到谷底。中国趁机填空,成了蒙古头号伙伴。可蒙古人没忘老大哥,文化上还亲俄,学校教俄语,街上开拉达车。进入新世纪,俄蒙签了不少协议,能源合作、矿产开发啥的,表面风风火火。但底子薄,俄罗斯自己经济起伏大,援助少得可怜。蒙古出口煤炭啥的,本想走俄罗斯转欧洲,结果俄方基础设施老化,运费高,效率低,蒙古人早就不爱走了。 俄乌冲突爆发后,这关系就更凉了。战事一开,俄罗斯被西方金融封锁,卢布暴跌,出口渠道全堵,只能加速东进。中国市场大,需求稳,技术资金政治上还默契,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全往中国管道里塞。蒙古呢?地理近是近,可经济太单薄,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就靠挖煤挖铜。关键是,蒙古对外贸易九成以上得过中国口岸,二连浩特那关卡天天车水马龙,蒙古矿石堆成山,全是中国买单。俄罗斯一看,蒙古这小弟帮不上大忙,还得花钱修路建电网,干脆不带玩了。制裁一来,俄罗斯银行卡脖子,蒙古从俄进口燃料啥的支付都成问题,通胀飙升,蒙古经济跟着遭罪。数据显示,2023年俄蒙贸易额缩水三成,俄罗斯出口蒙古的机械设备掉一半,蒙古对俄出口也少了两成。俄罗斯资金紧巴巴,哪有闲钱投蒙古?莫斯科预算会议上,蒙古项目直接被划掉,优先中国和中亚五国,那些地方油气资源多,市场稳。 蒙古自己也得背锅,它外交玩得太溜,第三邻国政策搞得俄罗斯直皱眉。从90年代起,蒙古就定调子,说中俄是铁杆邻居,但得找美国、日本、韩国、欧盟这些“第三邻国”平衡。啥意思?就是不想被中俄捏扁,得拉外援。美国防长访乌兰巴托好几回,蒙古军队跟北约国家在草原上联合军演,坦克转圈射靶。2022年,日本美国蒙古三边会晤,签协议支持蒙古民主,深化贸易。日本投钱修路,美国帮训兵。韩国企业挖矿,欧盟谈环保。蒙古总统府天天宾客盈门,摄影师咔咔拍握手照。这政策听着高大上,实际是蒙古想摆脱依赖,求西方投资和技术。可在俄罗斯眼里,这纯属墙头草,暧昧不清。俄乌打着,俄罗斯对谁都敏感,蒙古这摇摆劲儿,让莫斯科心凉半截。2024年,蒙古矿产部长去莫斯科签协议,规模小得可怜,就几笔小贸易,远不如中俄大单。 中国是蒙古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出口额超45亿美元,进口也涨了11%。蒙古煤炭九成卖中国,铜矿也差不多。中国推一带一路,蒙古签了谅解备忘录,搞中蒙俄经济走廊啥的。北京谈判桌上,合同翻得飞起,矿区开发、边境物流全覆盖。工程队铺公路,沥青滚筒转个不停,蒙古官员点头哈腰记笔记。可中国投资有限,不像过去大撒币。为什么?蒙古政治不稳,摇摆外交让北京警惕。一带一路对蒙古是“草原之路”,重点矿产贸易和过境,不深挖战略合作。中国更爱中俄走廊、中亚管道、北极航线,这些确定性高,绕开蒙古的弯子。蒙古本该是中俄桥头堡,结果因为不确定性,丢了地缘红利。2025年数据看,蒙古经济增速5-6%,全靠中国需求拉动矿出口,可风险大,中国经济一咳嗽,蒙古就感冒。 俄罗斯发狠,转向中国中亚,蒙古彻底被踢出局。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改走中亚管道,工程师在沙漠焊管线,火花四溅。远东港口起重机吊箱子,直奔中国,蒙古的铁路锈迹斑斑,用不着。2025年,中国哈萨克斯坦新铁路开通,货运直达欧洲,绕俄罗斯也绕蒙古。中亚走廊火热,连接中国到高加索,贸易额翻番,蒙古的草原通道反倒冷清。俄罗斯无力帮蒙古修电网建铁道,自己战争拖经济,预算全砸军费。蒙古想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代表团飞莫斯科,名片交换茶杯凉,俄罗斯优先中国路径,蒙古过境权勉强给点,收益薄如纸。西方投资?美国日本谈半天,市场小资源单一,钱来得慢。华府报告直说,蒙古内陆国,投资回报低。 过去靠中俄平衡,日子凑合,现在大国绑定,能源交通安全全连一块,蒙古空间挤没了。经济上,依赖中国出口超八成,俄罗斯供应燃料近全,动荡一来,通胀供应链全乱。外交上,第三邻国拉了半天,实际投资少,俄罗斯警惕,中国务实,西方观望。地理优势呢?反成被动困局,俄罗斯中国布局时,蒙古连过路费都赚不着。话说回来,蒙古得醒醒神,经济多元化,稳住中俄,别老想着西方救世主。否则,在这中俄大后方变局里,它的存在感只会更淡。俄罗斯发狠,中国早有打算,蒙古被踢出局,不是没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