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抵制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优点满满一打仗全是短板?随着福建舰海试进程的推

繁梦间 2025-11-07 00:22:07

坚决抵制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优点满满一打仗全是短板?随着福建舰海试进程的推进,针对中国核动力航母的话题愈发增多,同时也出现一些争论,部分人员坚决抵制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宣称不打仗优点满满,一打仗全是短板。 福建舰在5月1日完成首次海试,激起的浪花远未平息,当人们还在为那道优美的海上航迹赞叹时,更热的讨论已经转向了下一艘航母,传说中的004型,一个核心问题摆在了桌面上:它会是核动力的吗? 网络上一句极具概括性的话几乎成了正反双方的“Slogan”:“不打仗优点满满,一打仗全是短板”,这浓缩了许多人对核动力航母的复杂情感,一种夹杂着向往、自豪与深深忧虑的矛盾心理。 这种争论并非空穴来风,核动力带来的优势太诱人了,理论上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意味着它能摆脱对补给舰的依赖,随时出现在全球任何一个热点海域,美国福特级的核燃料甚至能支撑航母跑完50年全寿命,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战略威慑。 更快的航速,省下来的巨大空间可以多装30%的弹药和翻倍的航空燃油,舰载机出动效率也能跟着翻一番,充沛的电力更是完美匹配电磁弹射这种“电老虎”的需求,从长远看,省下的燃油费是个天文数字。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战争阴云下的巨大风险,一旦开战,这种“国之重器”必然是敌人导弹瞄准的头号目标,常规航母被击中,后果是火灾和爆炸;而核航母一旦反应堆受损,可能造成比福岛核事故还要恐怖的海洋灾难。 想一想那个画面:一艘漂在海上的核泄漏航母,救援船只无法靠近,数千名舰员的生命危在旦夕,这种担忧,让很多人觉得,常规动力航母虽然有腿短的毛病,但至少在战时“更安全”。 然而这种把“和平”与“战争”割裂开的看法,可能过于简单化了,常规航母的补给线在战时同样脆弱不堪,一旦庞大的补给舰被击沉,整个航母编队就可能瘫痪在远海,威慑的本质,恰恰是通过展示强大的实力来避免战争的发生。 航母本身就是一件“止战利器”,美国海军维持着一支11艘全核动力航母的庞大舰队,其目的正是用无可匹敌的实力来慑止冲突。 从技术和经济上看,这笔账同样复杂,中国几十年的核潜艇经验,为航母反应堆打下了基础,但航母反应堆要复杂得多,上舰前必须在陆地上建造原型堆反复测试,福建舰的全电推进系统,也被看作是为核动力铺平了道路。 成本则是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美国福特级航母单艘造价超过130亿美元,后续的维护、燃料更换乃至数十年后的退役拆解,都是一笔笔巨款,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沉重的负担。 但为什么要考虑这条昂贵且充满挑战的路?答案要从中国的国家利益边界去找,当超过一半的石油需要漂洋过海运回家,当“一带一路”的利益遍布全球,当“银河号”事件的历史教训还未远去,我们就不能没有可靠的远洋力量。 现实是我们目前只有一个吉布提保障基地,常规航母编队要想到更远的地方常态化部署,能力上捉襟见肘,因此发展核动力航母,不是为了和谁争霸,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日益延伸的“家底”。 所以中国的选择很可能不是简单的“要”或“不要”,而是如何“走”,或许未来的蓝图是打造一支由少数核动力航母负责全球巡航,多数常规动力航母保障近海和区域利益的“混合舰队”,这既是战略雄心的体现,也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稳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繁梦间

繁梦间

不被定义,庆幸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