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果然说中了!俄乌战场还没分出胜负,有个老牌强国先撑不住了 这回,基辛格老爷子的话,还真应验了。 当初俄乌冲突刚爆发,他就预言最先撑不住的可能不是俄乌,更不是美国,而是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国家——英国。当时不少人还觉得这话说得有点早,现在回头看,姜还是老的辣。 英国这回,真是打肿脸充胖子,结果把自己给撑坏了。 1.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还在外面充大佬 脱欧之后,英国本来想自己单干,闯出一片天。 结果俄乌冲突一来,它比谁都积极,冲在援助乌克兰的第一线。要钱给钱,要武器给武器,那架势,仿佛自己还是当年那个“日不落帝国”。 可现实呢?这边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能源价格飞涨,老百姓冬天不敢开暖气,小孩写作业都得裹着厚外套。超市里,大家盯着价格标签算计半天,精打细算成了日常。医院排队的人龙越来越长,学校经费一砍再砍。 这边公共服务捉襟见肘,那边议会里还在为援助乌克兰的数额争论不休,虽然议员老爷们饱受选民压力,可在援乌这个政治正确的问题上,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快扛不住了。 2. 军队库存快见底,面子工程搞不下去了 更扎心的是,英国军方也开始叫苦连天。援助乌克兰太积极,把自己的武器库存都快搬空了。真要有点什么事,自己都不够用。 这可真是尴尬了,日不落帝国当年的威风,还没摆出来,就露馅了。 与此同时,美国却在背后闷声发大财,卖武器、卖能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俄罗斯靠着家底厚,也还能撑得住。唯独英国,要资源没资源,要市场没市场,脱欧后贸易障碍一大堆,经济本来就吃紧,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3. 社会矛盾全面爆发,罢工成了家常便饭 现在的英国,工人罢工、教师抗议、护士上街,几乎成了常态。物价飞涨,工资却跟不上,老百姓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有人说:“英国怎么混成这样了?”其实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脱欧之后,英国本就孤立,遇上全球供应链波动,连个缓冲的余地都没有。 以前在欧盟里,好歹能抱团取暖,现在什么都得自己扛。 企业主们也愁眉苦脸,生意难做,成本高涨,利润越来越薄。整个国家就像个入不敷出的大家庭,当家的还非要在外边摆阔气。 4. 基辛格的提醒,现在听来格外刺耳 老爷子说得对,国家做事得量力而行。可英国偏不听,非要证明自己还是那个能呼风唤雨的大国。 结果呢?面子没挣到,里子先垮了。想在俄乌冲突中刷存在感,结果把自己经济先搞崩了;想影响欧洲政局,却发现脱欧后说话没人听了。 现在的英国议会,反对党天天追着政府问账,街头巷尾都在讨论国家的未来。有人说得实在:“咱们是不是该少管点闲事,多管管自己家?” 5. 英国的教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英国本想通过援助乌克兰在国际上重振声威,结果低估了战争的消耗,高估了自己的实力。现在骑虎难下,继续援助吧,家里实在困难;停止援助吧,前面投入全都打水漂,面子也挂不住。 这场危机给所有国家都上了一课:做事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家底。别为了虚名,把实实在在的生活都搭进去。 如今的英国,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是继续硬撑,还是认清现实及时止损?这个老牌帝国接下来的选择,不仅关乎自身命运,也会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基辛格那句“量力而行”,现在听起来,简直就像专门说给英国听的。 你看,泽连斯基还在,但已经熬走了三任英国首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