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行为其实比欧洲对俄罗斯的做法还要严重。欧洲冻结俄罗斯的资产,目前也只是敢动用冻结资产的收益,从不敢直接动用本金。但是荷兰这次却是直接劫夺了我们中企100%的全资子公司。 荷兰这次对中企的操作,确实比欧洲抱团针对俄罗斯的做法要蛮横得多,简直是把国际商业规则当成了废纸。 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冻结了俄罗斯大约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其中欧盟就冻结了俄央行约2000亿欧元的资产,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只敢打冻结资产收益的主意,2024年10月欧洲议会通过的350亿欧元对乌援助,资金来源就是这些冻结资产的收益,本金他们是万万不敢碰的,毕竟还得忌惮俄罗斯的能源反制和军事威慑。 但荷兰不一样,直接对着中国闻泰科技2019年花340亿真金白银收购的安世半导体下手,这家公司被中资收购后不仅扭亏为盈,2024年还实现了零负债,成了全球前三的功率半导体IDM厂商。 结果荷兰政府拿出一部冷战时期的《货物供应法》,就给安世扣上了“技术转移”“威胁国家安全”的帽子,阿姆斯特丹商事法院一裁定,就强行罢免了中方CEO,把99%的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说白了就是明晃晃的抢劫,连伪装都懒得做。 欧洲人对俄罗斯的忌惮不是凭空来的,俄乌冲突前欧洲40%到45%的天然气都依赖俄罗斯,就算后来搞能源脱钩,美国额外提供的液化天然气也远远填不上缺口,欧盟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至今还高达90%,真把俄罗斯惹急了,断气断能源就能让不少欧洲国家经济停摆。 但对中国,荷兰显然打错了算盘,他们看到中国一向主张互利共赢,和欧洲保持着紧密的经贸往来,就连收购安世后都留用了大量荷兰籍管理层,就误以为这种与人为善是软弱可欺。 更可笑的是,荷兰动手的时机耐人寻味,2025年9月29日美国刚对闻泰科技追加出口管制,9月30日荷兰就迫不及待冻结了安世的全球资产,还嘴硬说不是美国人指使的,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辩解,反而暴露了他们想借美国之势试探中国底线的心思。 荷兰大概觉得拿捏住了安世的命脉,想靠晶圆断供反制,毕竟东莞工厂70%的晶圆都来自荷兰,而这家工厂每年能生产500亿颗芯片,承担着安世全球80%的封装测试产能。 但他们显然没算清楚,安世中国市场的收入已经占了全球总收入的近一半,中国车规级芯片市场里,安世的产品渗透率早就超过40%,全球每5辆汽车里就有一辆用着安世的功率芯片,欧洲车企更是离不开它,安世在欧洲车规芯片市场的份额高达15%,小信号二极管的占比更是达到30%。 这波断供下来,欧洲车企先慌了神,部分车用芯片价格直接飙升10倍,不少车企只能绕过荷兰总部,直接找安世中国谈订单,毕竟断供一天就可能损失数百万欧元,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着实让人看不懂。 更让人警惕的是,荷兰开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头,如果这次不拿出硬气的应对,破窗效应很快就会显现。 安世在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都有芯片制造厂,这些工厂现在已经面临着潜在风险,要是荷兰的抢劫行为得逞,其他欧洲小国必然会跟风效仿。 要知道中国海外资产规模接近十万亿美元,在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都有大量投资,那些早就盯着这些资产的欧洲小国,看到荷兰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夺走一家百亿市值的企业,肯定会蜂拥而上,用同样的“国家安全”借口搞合规审查、股权干预,到时候中国的海外资产就真的可能被分食殆尽。 其实荷兰的底气说白了就是背靠西方阵营,又握着半导体领域的部分优势,觉得中国不敢轻易反击。 但他们忘了,中国早就不是过去那个只能被动应对的国家了,安世中国已经打通了国内供应链,关键原材料国产化率从2024年的60%提升到2025年的75%,生产线90%以上的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上海临港的12英寸晶圆厂也已经具备了一定产能,就算没有荷兰的晶圆供应,凭借国内的产能也能稳住基本盘。 更重要的是,荷兰引以为傲的ASML光刻机,极度依赖中国的镧、铈、钕等稀土元素,中国只要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就能直接扼住荷兰高端制造业的命脉。 之前中国商务部已经出手,禁止安世中国向欧洲出口特定成品部件,直接导致欧洲芯片供应缺口超过8%,这种反制力度已经让荷兰感受到了压力。 荷兰的误判在于,把中国的善意当成了软弱,把商业合作当成了可以随意拿捏的筹码。 他们以为中国会为了维持经贸关系忍气吞声,但实际上,中国的合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一旦核心利益被侵犯,必然会拿出对等的反制措施。 现在的情况很明确,不是中国想不想强硬,而是必须强硬,这不仅是为了保住安世这一家企业,更是为了给所有海外中企划定一条安全红线,让那些心存侥幸的国家知道,中国的海外资产绝不是谁都能碰的肥肉,任何抢劫行为都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