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次对中国的强硬,超出了外界想象。原本以为,随着中美协议的落地,安世荷兰和安

温不樊人世间 2025-11-06 18:24:18

荷兰这次对中国的强硬,超出了外界想象。原本以为,随着中美协议的落地,安世荷兰和安世中国的问题会得到彻底的解决。没想到,荷兰方面却还是在疯狂的作死,居然胆敢对安世中国断供!   荷兰政府早在9月30日就发布了一道行政命令,以维护供应链安全为理由,直接干预了安世半导体的内部事务,后续荷兰的企业法庭还作出了剥夺中方企业股权的裁决。   中方认为这些举动严重侵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荷兰方面为断供行为找了一个理由,说是安世中国没有遵守合同付款条件。   但安世中国马上站出来反驳,指出实际上是荷兰总部拖欠了东莞工厂高达10亿元人民币的货款,并指责荷方的说法是“无中生有、恶意抹黑”。   这就像恶人先告状,自己一身毛,反倒说别人是妖怪,中国商务部随后明确表态,由此造成的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和混乱,责任完全在荷方。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断供,安世中国并没有慌乱,他们迅速向市场说明情况,表示已经建立了充足的成品和在制品库存,足够稳定供货到年底甚至更长时间,这让许多下游客户吃下了定心丸。   更重要的是,安世中国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立刻启动了备用计划,加紧验证国内新的晶圆供应商,比如无锡新洁能、杭州士兰微等多家国内头部晶圆厂都具备了供货能力。   同属闻泰科技体系的上海鼎泰匠芯也是一个重要的潜在供应商,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也发声,表示会坚定支持闻泰科技等会员单位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会动员全行业的资源来共同应对。     这表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腰板比以前硬朗了不少,这场断供风波在全球市场引起了连锁反应,特别是汽车行业。   安世半导体是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关键供应商,它的芯片广泛应用于大众、奔驰、宝马等欧洲车企的车型中。   断供消息一出,欧洲汽车行业神经紧绷,甚至一度引发了对2021年芯片短缺危机重演的担忧。   不过,当中国商务部在11月1日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努力促进安世中国恢复供货后,欧洲几家最大汽车制造商的股价应声上涨,市场的大规模中断担忧得到缓解。   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采埃孚集团,也都在紧急申请出口管制的豁免资格,这说明全球产业链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美之间的博弈是这场风波的一个重要背景。   一个关键转折点是美国在2025年10月底宣布暂停实施所谓的“穿透规则”一年,这个规则原本可能将美国出口管制限制延伸至安世半导体(因为其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国BIS实体清单)。   安世半导体对此表示欢迎,同时也欢迎中国方面承诺推动恢复其中国工厂的出口。   然而,荷兰方面似乎并没有顺势缓和局势,反而继续强调安世中国的运营脱离了既定公司治理框架,并坚持其断供决定。   这就好比台上锣鼓点变了,台上的演员却还没跟上节奏,屋漏偏逢连夜雨,围绕半导体供应链的紧张关系还延伸到了稀土领域。   稀土是制造芯片和光刻机等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而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有荷兰官员曾放话,称如果中国停止稀土供应,荷兰将不惜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但这种强硬表态很快就被现实泼了冷水,因为像ASML这样的荷兰光刻机巨头,其生产严重依赖来自中国的稀土材料,库存可能仅能维持数周。   重建独立的稀土供应链不仅成本极高,还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这正应了那句老话,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断供事件发生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曾在2025年11月3日表示,关于安世半导体的谈判正在取得进展,荷兰和中国均参与了这项谈判,他表示“乐见在安世问题上取得进展,这是恢复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   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在11月5日发布了一份官方声明,继续澄清公司治理问题,强调依据荷兰企业法庭裁定,张学政已不再担任CEO,同时他们也欢迎中美相关政策声明为芯片出货扫清障碍,并表示公司始终坚定承诺在中国的运营。   这表明,尽管争议未完全解决,但各方仍在进行接触和努力,回过头来看,荷兰安世对中国的断供举动,表面上气势汹汹,实则让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它不仅面临着来自欧洲汽车产业的巨大压力(因为芯片供应紧张),其行为也并未能压制住安世中国。   安世中国凭借自身的库存优势和快速启动的国产替代方案,展现了强大的供应链韧性。   中国商务部在应对此事时,一方面坚定指出荷方责任,另一方面也采取了务实措施,如出口豁免,以稳定全球供应链。

0 阅读:0
温不樊人世间

温不樊人世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