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秸秆禁烧,你有什么看法? 人民日报痛批基层形式主义:村民冒雨排涝 村委喇叭却在循环播放"禁烧令" 2023年秋汛期间,河南周口扶沟县崔桥镇的田间地头正上演着荒诞一幕:村民们蹚着齐膝积水抢收玉米、疏通沟渠,而村头高音喇叭却反复播放着"严禁焚烧秸秆"的录音,电线杆上"禁烧模范"的横幅在风雨中飘摇。这封来自村民李先生的读者来信,引发人民日报罕见以《如此死板,怎能为群众服务?》为题刊发批评。 记者调查发现,当地秸秆禁烧指挥部值守点虽有人"在岗",但干部们只是打卡拍照后就躲进棚内。事实上,持续月余的阴雨已让秸秆含水量超70%,根本不存在焚烧可能。更讽刺的是,值守点旁就有村民自发组织的排涝队正在作业。"我们急需抽水泵和晾晒场地,"一位老农抹着脸上雨水说,"可干部们只关心那个永远响着的喇叭。" 这种"政策与需求错位"现象并非个案。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因极端天气导致的农田积涝面积达1.2亿亩,但同期仍有87%的产粮县机械执行秸秆禁烧巡查。中央党校专家指出,这暴露出某些地方"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惰政思维——明明2021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要求各地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但基层仍习惯"一刀切"。 事件曝光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连夜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不合时宜的禁烧宣传,将工作重心转向防汛排涝。值得玩味的是,崔桥镇村民现在听到的喇叭内容已变成:"县农机站提供10台免费抽水泵,需要者速到村委会登记。"这场由党报监督引发的转变证明:只有把政策从"墙上"落到"地上",才能真正赢得民心。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服务群众不是看横幅挂得多高,而是看裤腿沾了多少泥巴。"农民秸秆禁烧 三农秸秆禁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