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成果!首批中巴合作的汉果尔级潜艇将于明年入列巴军
近日,巴基斯坦海军参谋长纳维德·阿什拉夫海军上将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中提到,首批中巴合作的汉果尔级潜艇将于明年正式入列巴基斯坦海军。
这是中巴防务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从2015年签下8艘潜艇大单,到去年首艘潜艇在武汉下水,再到如今进入服役倒计时,这些行动正在悄然改变着南亚的海上力量。
汉果尔级潜艇,水面排水量约为2300吨,潜航时排水量约为3600吨。水上航速为12节,水下航速为20节,最大可以潜深至300米水下。它配备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改进型斯特林AIP装置,能够在水下长时间潜航约21天,4节经济航速下航程可以达到8000海里左右。
同时,它的隐身性能极强,艇体采用了先进的水滴形流线设计,并覆盖了消声瓦。它的动力系统通过浮筏减震技术固定,能够极大地降低航行时的噪音,实现高度隐蔽。它还配备了6具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可以兼容鱼雷和反舰导弹,还可以发射中国的ET40热动力鱼雷,以及巴基斯坦自研的鱼雷,用来打击潜艇、军舰不在话下。
中巴合作的潜艇项目一共有8艘,前4艘由中国制造,后4艘由巴基斯坦自己制造。巴基斯坦研制汉果尔级潜艇,意味着他们掌握了真正的先进潜艇核心建造技术,也促进了巴基斯坦的国防工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这远比单纯建造潜艇更有长远的价值,若以后遇到外部封锁,巴基斯坦也能进行维护升级,而不再受技术限制。
汉果尔级潜艇入列,最坐不住的就是印度。印度自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服役之后,认为自己在水面力量上能压巴基斯坦一头。而汉果尔级潜艇一旦服役,印度的航母优势将大打折扣。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汉果尔级潜艇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过去,巴基斯坦海军在水面舰艇数量、吨位上都不如印度,面对印度航母编队,较为被动。
如今有了8艘汉果尔级潜艇,能够在水下形成安全屏障,印度航母想靠近巴基斯坦沿海,需要担心水下设有埋伏。
印度经济与军事补给高度依赖海上运输,尤其是波斯湾至印度西海岸的能源航线、印度洋至东南亚的贸易航线。
汉果尔级潜艇不仅能在巴基斯坦沿海构建水下屏障,还可前出至印度关键航道附近,通过袭扰印度商船队、切断运输线路实施反制。
这种以点破面的威慑,让印度不得不分兵保护民用航线,分散本就有限的反潜力量,进一步削弱其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压制能力。
对于印度而言,汉果尔级潜艇的出现,精准地击中了其海军体系的薄弱之处。印度海军现役潜艇故障不断,而且未配备AIP系统,水下隐蔽性和续航能力远远逊于汉果尔级。更重要的是,其装备体系来自不同国家,难以形成协同反潜能力。
尽管印度紧急采购美制P-8I反潜机、MQ-9B无人机,并计划升级AIP系统,但这些举措更像是亡羊补牢。
过去,印度凭借航母和数量优势耀武扬威,但汉果尔级入役之后,其航母编队在靠近巴基斯坦海域行动时将受到严重限制。
如今中巴海军已经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除了汉果尔级潜艇,4艘054AP型护卫舰已经全部交付给巴基斯坦海军,并形成了主力。
中巴也在不断的双边演习中,实现了舰艇、潜艇和航空部队的深度协同,显著提升了互操作性。这种常态化的合作,让巴基斯坦海军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了系统性的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巴还在布局未来。阿什拉夫上将提到,中巴计划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太空这四大领域深化合作。
目前中国帮巴基斯坦升级了无人艇的导航通信系统,或许将来汉果尔级潜艇能够指挥一群无人艇进行侦察袭扰,形成有人和无人合作的新模式。
这种着眼未来的合作,让巴基斯坦不仅能够应对当下的威胁,还能在未来的海战中占据先机。
当然,从中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具有一定的战略定力。由于印度持续扩充并升级海军舰队,还在2022年让首艘国产航母服役,影响地区海上力量平衡,对于巴基斯坦海军是否计划最终拥有航母的问题,巴基斯坦海军参谋长阿什拉夫给出了明确回应。
他表示,巴基斯坦海军走的是平衡发展路线,不会盲目跟风,既能应对各类冲突,又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战争特点灵活调整、优化战力。如今巴军始终保持箭在弦上的战斗准备状态,在有人装备与无人装备之间找到精准平衡,足以从容应对各类海上挑战。
阿什拉夫进一步强调,尽管印度在海军建设上动作频频、一路加码,但巴基斯坦绝不会被拖入军备竞赛的漩涡。不过,巴方也会守住底线,始终保持够用且管用的能力,确保能稳稳扛起守护海上安全的重任。
巴基斯坦此次就另辟蹊径,不造大型航母和庞大舰队,而是依靠先进潜艇让印度不敢轻举妄为,用最小的成本实现了最大的战略效益。
汉果尔级潜艇明年入列,对巴基斯坦来说,这是国防自主和战力升级的里程碑。对中国来说,这也是外贸装备和防务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对印度而言,这意味着过去一家独大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而中巴合作展现的互利共赢、长远布局的思路,或许能够给其他国家提供一种更务实、更可持续的参考方案。中巴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