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让越南回归中国,蒋介石:我不要! 1943年开罗会议上发生了一件让人费解的事:美国总统罗斯福两次主动提议,要把越南和琉球群岛”白送”给中国,蒋介石却摆手拒绝。这位刚刚获得”四大强国”地位的中国领袖,为啥对送上门的领土不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考量? 1943年11月的开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看到曙光。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三巨头聚首埃及,商讨战后世界格局。美国总统罗斯福从战后局势安排考虑,力图把中国扶持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他认为:有五亿人口的中国站在美英一边,这在”紧接着战争结束以后的时期”是会”非常有用的”。 在11月23日晚的单独会谈中,罗斯福向蒋介石抛出了一个重磅提议。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就曾暗示蒋介石,战后中南半岛可以全部划入中国版图。这个提议不算突然,早在1942年,罗斯福就表达过对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的不满,认为战后应该”解放”这些地区。 罗斯福的逻辑很清楚:法国被德军占领多年,戴高乐政府缺乏实力重建殖民体系,不如让中国这个亚洲大国接手越南。一方面可以削弱传统殖民主义,另一方面让中国承担更多地区责任,在亚太形成对苏联的制衡。 但蒋介石的反应出人意料。面对这块曾经的藩属国,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蒋介石呢?听着挺动心,但没拍板。他知道越南跟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纠葛,硬接过来未必是好事,最后就说越南还是自己走自己的路吧。 更让人意外的是琉球问题。罗斯福两次提出要把琉球群岛交给中国管理。第一次是11月23日,他对蒋介石说:“琉球系许多岛屿组成的弧形群岛,日本当年是用不正当手段抢夺该群岛的,也应予以剥夺。我考虑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离贵国很近,历史上与贵国有很紧密的关系,贵国如想得到琉球群岛,可以交给贵国管理。” 蒋介石的回答让罗斯福摸不着头脑:“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两天后的11月25日,罗斯福再次提起这个话题,甚至直接问:“贵国要不要球?”蒋介石依然坚持中美共管的立场。 这种”拒收”行为在外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琉球群岛地处东海要冲,扼守台湾东北,战略价值极高。任何一个正常的政治家都不会对这样的”馅饼”无动于衷。可蒋介石就是不要。 其实,蒋介石的选择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蒋介石考虑中国实力不足,遂拒绝罗斯福的提议。首先是实力问题。1943年的中国虽然跻身”四强”,但实际国力远不如美英苏。当时中国还在与日军苦战,国内经济民生一片凋敝,哪有余力管理远方的岛屿? 更重要的是法理考量。蒋介石在开罗的主要目标是收回东北、台湾、澎湖这些”失地”,这些都有明确的历史依据和法理基础。但琉球情况不同,虽然历史上是中国藩属,但从未被直接统治过。1879年后更是被日本正式吞并,成立冲绳县。如果中国现在声称要”收回”琉球,在法理上站不住脚,反而可能被指责为”扩张主义”。 对于越南,考虑更为复杂。越南虽然长期是中国藩属,但10世纪后就已独立建国。近代以来更是被法国殖民统治几十年。如果中国突然宣布要接管越南,不仅会引起当地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弹,也会在国际社会留下”新殖民主义”的恶名。 胡志明听闻了罗斯福这番话后大为恼火,于是就发下毒誓说”我们宁可吃50年的法国屎,也不尝千年的中国羹”。这句粗俗但有力的话,反映了越南民族主义者对中国统治的强烈抵触。越南人对中国的复杂情感,既有文化上的亲近,也有政治上的防范。 蒋介石还考虑到了与日本的关系。虽然当时正在打仗,但战争终会结束。如果中国接收了琉球,必然会成为中日关系的长期隐患。以中国当时的实力,能否长期有效控制这些岛屿,能否承担由此带来的军事防务成本,都是现实问题。 事实证明,蒋介石的担心不无道理。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军接管了琉球群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更加重视这些岛屿的军事价值。1972年,美国直接将琉球”归还”给日本,完全无视了中国的历史权益。 越南的情况同样验证了蒋介石的判断。法国重新介入印度支那后,爆发了长达十年的抗法战争。随后又是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直到1975年战争才彻底结束。如果当初中国接手越南,很可能也会陷入类似的泥沼。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历史性的战略失误。如果当初中国接收了琉球和越南,可能会在战后亚太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但以当时中国的实际国力,能否有效管理这些地区,能否应对随之而来的国际压力,都是未知数。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面对全然不同的现实,可能对当年的选择有了新的思考。他失去了大陆政权,只能在台湾立足,此时再回头看那些曾经拒绝的领土,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但历史不容假设,当年的决定已经深刻影响了此后几十年的地缘政治格局。 开罗会议上的这个选择,至今仍让人深思。如果当年中国接收了这些地区,今天的亚太格局会是什么样?你觉得蒋介石的选择对还是错?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惊枫夜邢
如果蒋校长接受,或许现在进行的不是台湾回归而是越南回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