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末,中央打算拆掉天安门广场再重新建设,然而在施工的时候,工人们在旧天

陈砚之 2025-11-05 18:01:31

1969 年末,中央打算拆掉天安门广场再重新建设,然而在施工的时候,工人们在旧天安门的屋顶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盒子....... 姚来泉是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木工连的组长,他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早年就进了建筑行业,专攻木工活计。年轻时他积累了不少经验,负责过各种建筑任务。到1969年,他被调到天安门城楼重建项目,重点管琉璃瓦的拆卸和处理。他和测量局的技术员合作,用经纬仪仔细量斗拱、檩柱和端门这些部件,确保数据准头。拆除阶段从西南角开始,他指挥工人用塔吊一件件卸构件,每根木料都得拍照编号,存放到指定仓库。这活儿精细,他亲自上手,避免出错。重建后期,他还调整国徽的位置,根据技术员的信号,反复吊装,花了一个上午才挂正在北京中轴线上。他的工作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体现了老工人的责任心。 马炳坚1947年出生,中专毕业后1967年参加工作,专攻传统建筑的施工、修缮和设计。他早年就在实践中摸索古建技术,1980年代升任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还兼了《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主编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委员。他参与过多项古建工程,编写教材,推动教育发展。通过调研,他整理了不少古建方法,强调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他考察过多个遗址,记录修缮经验,为大型木结构保护积累资料。晚年他继续教学,指导专业建设,推广区域建筑修复。他的贡献主要在研究和传播上,帮助后辈掌握技能。 1969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天安门城楼的落架重建。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出设计图,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先搭了个大席棚把城楼罩住,避免外人注意。工程因为城楼结构坏得厉害才启动,1968年河北邢台地震后,技术员全面检查,主梁断了12根,次梁断了34根,檩条腐朽率高达85%。专家评估,要是不修,城楼随时可能塌。城楼最早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改成天安门,经历了549年风吹雨打,上次大修是1952年。方案要求按原样建,外观不变,高33.7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盖黄色琉璃瓦,所有尺寸都照1952年的测绘图纸来。 施工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拆旧楼,用了45天。工人对每根木件编号,画了2134张图纸。拆屋脊时,在正脊中央找到个楠木盒,长32厘米,宽28厘米,高15厘米。盒里有一枚元宝、50克朱砂和各100克五谷。文物专家鉴定,这是清代上梁礼器,用来辟邪镇楼。盒子发现后,现场记录封存,没耽误进度。第二阶段做新构件,花了8个月。北京市木材厂加工落叶松132根做立柱,红松112根做横梁,每根都防腐防虫。北京市五金厂产螺栓8500个,铁件总重23吨。门头沟琉璃渠村烧了45万片黄色琉璃瓦。第三阶段从1970年1月组装,两台25吨塔吊抬3.5吨大梁,现场高峰期有木工86人、瓦工124人、油工48人,确保稳固。 这个工程不光是修楼,还牵扯到历史保护。城楼重建时,全国21个省市的216个部门参与,材料从各地调来。拆除过程中,除了木盒,还在地基附近挖出几枚旧炮弹,经查是外国制造的遗留物,可能是历史遗存。专家处理后,继续施工。整个过程秘密推进,用席棚挡住视线,112天完工。1970年3月底主体结构搭好,4月故宫博物院古建部12名画师上阵,用矿物颜料按清代官式画彩画。5月1日开放,当天3200人参观,票价0.1元,学生半价。这次重建保留了大量资料,存在北京市档案馆,包括图纸、记录和影像,对研究古建有价值。 1985年,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成立,配了专业维修队,每年检查两次,及时修小问题。2000年做了中修,换了部分檩条,重油彩画。2009年国庆60周年前,又全面修缮,换了照明系统。从1970年到2023年,城楼接待游客3.2亿人次,2023年就有2156万人次,外国游客占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2019年考察时,说这是现代技术和传统工艺的结合范例。中国古建筑学会理事长马炳坚认为,这工程给大型木结构保护提供了经验。现在城楼有严格保护制度,每日限流,定期监测,列入北京市十四五重点文物项目。

0 阅读:1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