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为什么不退出主科?终于有人讲明白了!英语退出主课,很容易形成阶级固化,一旦退出,穷人娃就基本完全退出高学历竞争了,毕竟哪个硕博不看英文文献,而众所周知提升学历是低成本提升阶层的主要途径! 先说说最核心的点,高学历赛道根本绕不开英语。不管是考研、考博,还是搞科研、评职称,英语都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教育部 2023 年的数据显示,全国 474 万考研大军里,有近 30% 的人因为英语单科不过线,直接止步复试。 这些落榜生里,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占了大半 —— 他们不是不够努力,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资源本就薄弱。 再往高了说,博士毕业要发 SCI 论文,全是英文写作;高校里的核心课程教材,有 70% 以上是英文原版;就连评教授、研究员,也得看国际期刊的发表记录。 要是英语退出主科,学校不再系统教,穷人娃哪有条件像富家娃那样请私教、报游学营补回来? 等他们想考硕博、搞科研的时候,光英语这关就把路堵死了,而提升学历本就是穷人娃低成本跨阶层的最主要途径。 再说说全球产业链的现实需求,中国早就不是 “关起门来搞发展” 了。2023 年中国外贸总额突破 59 万亿元,连续 7 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这 59 万亿背后,是数百万家外贸企业、数千万个就业岗位,而英语就是这些岗位的 “基础沟通工具”。 不是只有白领需要,工厂里的质检员要读懂进口设备的英文操作手册,跨境电商的客服要回复英文咨询,甚至乡镇里的农产品卖家,都得用英文写产品说明才能把货卖到国外。 浙江义乌做小商品外贸的商户里,有 60% 以上的人需要日常用英语对接客户,他们中很多是普通农户转型,靠着初中、高中打下的英语基础,硬生生把生意做到了全球 100 多个国家。 要是英语退出主科,学校不再系统教,这些普通人想进入外贸赛道、赚 “全球钱”,就得自己花大价钱补,而大部分底层家庭根本负担不起,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现在英语作为主科,不管是大城市的重点校,还是农村的偏远小学,都得按课标教,都有统一的考核标准。 这意味着,就算农村孩子的英语老师水平不如城里,至少能学到基础的读写能力,能应对考试、能看懂简单文献。 可要是英语退出主科,学校大概率会减少甚至取消英语课,资源分配会彻底失衡。 富家娃的家长能花几万块报一对一外教课,能送孩子去国外夏令营沉浸式学习,就算学校不教,也能把英语练得溜熟。 但穷人娃呢?他们可能连靠谱的线上课程都报不起,只能靠手机 APP 自学,发音不准、语法混乱,最后连简单的英文简历都写不明白。 有人说 “学英语是崇洋媚外”,这纯属误解。英语不是外国的 “专属语言”,而是全球通用的知识工具。 穷人娃本来就没多少资源,再丢了这个工具,想在科研、技术领域出头,简直比登天还难。 说到底,英语不退出主科,不是因为它有多 “高贵”,而是为了守住教育公平的底线,给穷人娃留一条靠努力改变命运的路。 真正该优化的不是 “要不要学”,而是 “怎么学”—— 减少死记硬背的应试内容,多教实用的读写能力,给农村学校配足合格的英语老师,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掌握这个工具。 这才是教育最该有的样子 —— 不是让每个人都赢,而是让每个人都有赢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