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

史之必然 2025-11-05 14:21:01

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实力大小无关。在这种形势下,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教授,在公开分享里说的话就很有道理,他不赞成一股脑推进城镇化,更反对逼着农民都往城里挤。   因为,日本敢与中国的胆子和决心,赌的不是军事上能占到便宜,而是算准了咱们要是把城镇化搞急了,农村这个“大后方”就会出问题。   你想啊,一个国家要是内部不稳,就算手里有硬家伙,应对外部挑事时也难免分心,日本就是想抓这个空子。温铁军教授常年跟农村打交道,看透了这里面的门道,所以才反复说不能逼着农民往城里挤,这话在现在这个形势下,简直说到了点子上。   这些年总有人觉得城镇化就是把农村变城市,把农民都变成城里人,好像农村就该被淘汰似的。有些地方为了赶进度,真是下了狠手:村里不给批宅基地了,农民想盖房只能去县城买商品房;好好的村子说拆就拆,把几户人家凑到一起上楼住。   更让人无奈的是,把乡镇的好学校都搬到县城,美其名曰“教育升级”,实际上就是逼着农民为了孩子上学,砸锅卖铁也得在县城买房。老年人在村里住了一辈子,突然搬到楼上,连种菜养鸡的地方都没有,看病买菜也不方便,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可农民进城哪有那么容易?年轻人在城里打工,工资不算高,还要还房贷、交物业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旦碰到经济波动,比如工厂订单少了、工地停工了,没了收入来源,房贷都可能还不上。   前几年疫情的时候,好多农民工没活干,只能靠借亲戚钱、刷信用卡过日子,就因为在农村没了退路,回不去了。要是农村的房子还在,地还能种,至少能回家啃口自家种的粮食,不用在城里发愁下一顿饭在哪,这就是温铁军说的“缓冲”啊。   农村从来都不只是种地的地方,它是国家的“压舱石”。以前闹饥荒的时候,是农村的粮食保住了好多人的命;疫情最紧张那阵子,城市里缺菜缺肉,也是农村的大棚和养殖场源源不断往城里送物资,没让大家慌了神。   更关键的是,农村能装下“多余”的人。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好多工厂倒闭,几百万农民工没工作,就是回了农村,在老家种种地、打打零工,没出啥乱子。要是那时候农村已经空了,这些人在城里没活干、没地方去,麻烦可就大了。   日本就是盯着这点琢磨呢。它知道咱们现在发展得快,城里的高楼越盖越多,难免有人想快点把农村“改造”完。要是真把农民的退路断了,农村的地荒了,粮食得靠买,进城的农民又不稳定,一旦日本在旁边挑事,咱们既要顾着外部,又要安抚内部,精力肯定被分散。到时候它再煽风点火,就算没真打起来,也能拖慢咱们的步子,这才是它的小算盘。   温铁军教授说不赞成一股脑城镇化,根本不是反对发展,而是怕咱们丢了根本。农民在农村有地有房,就像手里有个“安全垫”,进城闯得好就留下,闯不好还能回家,心里踏实。这种“能进能退”的状态,才让社会稳当。现在有些地方搞的“拆村并居”,看似是让农民“进城享福”,实际上是断了他们的后路,把农村这个“蓄水池”给填了。   你看那些真正过得好的农村,从来不是学城市的样子,而是保留着自己的底子。农民家里有地种,门口能养鸡,年轻人愿意回来搞电商、做民宿,老年人在村里有熟人说话,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样的农村,既能给农民兜底,又能为城市提供支持,还能让国家在面对外部风险时有底气。   日本的胆子,说白了就是赌咱们会“自废武功”,丢了农村这个大后方。可温铁军教授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提醒咱们农民的退路不能断,农村的根不能挖。只要农村还在,农民有地方去,粮食够吃,不管日本怎么跳,咱们都能沉住气——内部稳了,外部再闹也掀不起大浪,这才是最实在的底气。

0 阅读:2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