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电力基建概念股!瑞银重磅预测:中国将开启持续10年电力超级周期,三大主线暗藏

无事正经 2025-11-05 12:42:00

北美电力基建概念股!

瑞银重磅预测:中国将开启持续10年电力超级周期,三大主线暗藏投资机遇

“未来十年,中国最值得押注的赛道或许不是 AI,而是电力。”瑞银最新发布的《China Energy Transition》研报抛出重磅论断,预测2028-2030年中国电力需求年增速将飙升至8%,较此前市场预估的4%翻倍,标志着国内电力行业将进入持续5-10年的 “超级周期”。这一判断并非短期政策刺激下的概念炒作,而是需求爆发、供给重塑与政策托底形成的基本面共振。

需求端 “三驾马车”

从平稳增长到刚性爆发

电力超级周期的核心动力源于需求端的结构性变革,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升级与居民消费升级形成三重拉动。瑞银数据显示,仅新能源汽车与数据中心两大领域,未来 5 年新增用电量年均增速就将超过 15%—— 一辆新能源汽车年用电量相当于 3-4 个普通家庭,而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的年耗电量堪比一座小县城。

AI 算力成为最迅猛的增长极。研报测算,当前 AI 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的年增长贡献仅 0.4%,到 2028 年这一比例将暴涨至 2.3%,6 年间增幅达 5 倍。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加速自研 AI 芯片的布局,更将推动 2028 年数据中心电力需求迎来峰值爆发。与此同时,出口复苏与电气化浪潮同步发力:电子设备、高端装备等电力密集型产业出口增长贡献 1.4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生产与充电的电力需求未来 5 年复合增速分别达 33% 和 39%。传统工业领域的 “机器换人” 与居民端智能家居、户用充电桩的普及,进一步让电力需求从 “平稳增长” 转向 “刚性爆发”,2025 年上半年新兴产业用电增速已突破 20%。

值得注意的是,需求爆发呈现显著区域分化,东部沿海产业集群与数据中心集中地的用电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为区域电力企业创造差异化机会。

供给端 “双线并行”

新能源主导与传统电力兜底

面对激增的电力需求,供给端正在 “双碳” 目标下经历深刻的结构重塑。瑞银预测,未来 5 年国内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从当前的 31% 跃升至 50% 以上,光伏、风电装机量需实现翻倍增长。但新能源 “靠天吃饭” 的不稳定性催生了配套需求,抽水蓄能与锂电池储能构成的 “风光储一体化” 项目成为标配,三峡能源、龙源电力等拥有规模化新能源项目的企业已显现业绩弹性。

传统火电并未退出舞台,而是转型为电力系统的 “稳定器”。超超临界机组改造、煤电与储能结合的一体化项目成为主流,配备碳捕集(CCUS)技术的火电企业更能在保供电与碳中和之间找到平衡,甚至在电力现货市场获取超额收益。这种 “新能源为主、传统电力兜底” 的格局,使得供给端机会呈现明显分化:具备大规模新能源建设能力的企业与完成清洁化改造的火电企业将持续受益,而技术落后的老旧电厂则面临淘汰风险。

政策全链托底

1.2万亿特高压投资打通输送瓶颈

电力行业的强政策属性为超级周期提供了确定性支撑。国家在规划、资金、价格三方面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十四五” 与 “十五五” 规划明确新能源和储能装机硬指标,2025 年上半年超 1000 亿元专项债定向投入新能源与电网建设,分时电价、容量电价机制则保障了企业盈利空间 —— 仅煤电容量电价就能覆盖 30% 以上的固定成本。

电网升级成为政策发力的关键抓手。针对新能源集中在西北、用电需求集中在东部的 “供需错配”,国家电网计划未来3年投资超1.2万亿元建设特高压与智能电网。这一工程不仅破解了电力输送瓶颈,更带动特变电工的变压器、国电南瑞的电力自动化设备等产业链环节订单激增,成为瑞银研报重点推荐的细分领域。

产业链机会与风险

三类标的值得长期布局

超级周期下的投资机会并非 “一刀切”,而是集中在三条清晰主线。在发电侧,“风光储一体化” 运营商与转型迅速的火电企业具备高确定性;电网侧的特高压设备商与智能调度技术公司直接受益于电网升级;用电侧的需求响应服务商与能效管理解决方案商则分享 “降本增效” 红利

0 阅读:258

猜你喜欢

无事正经

无事正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