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不清了!”四川成都,一外地游客来抄手店,吃完抄手后,突然说不给钱,不是不

观者自强 2025-11-05 01:24:33

“解释不清了!” 四川成都,一外地游客来抄手店,吃完抄手后,突然说不给钱,不是不好吃,只见她指着空碗说:“这是馄饨不是抄手”,本以为要闹到报警,结果争了半天,原来是个地域美食误会。 真是虚惊一场! 当天,成都春熙路老字号抄手店挤满了人,63岁的南京游客李女士进门后,找了个空位坐下,对着菜单看了半分钟,抬头对服务员说:“来碗抄手,微辣。” 服务员应了声好嘞,转身进了后厨,没几分钟,一碗飘着红油、撒着葱花的抄手就端到了桌上。李女士拿起筷子就吃,连汤都喝了小半碗,直到碗里只剩两个面皮,才招手喊店主张师傅结账。 “28块,大姐。”张师傅拿着账单走过来,没成想李女士突然把筷子一摔,声音瞬间提了八度:“我不付!我点的是抄手,你们给我上的是馄饨!我在南京吃的抄手是三角形的,你们这就是骗钱!” 说着就掏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递到张师傅眼前,但照片里的食物分明是北方饺子,褶子都跟抄手不一样。 张师傅愣了一下,赶紧指着墙上老成都抄手的招牌解释:“大姐,在我们川渝这边,抄手就是馄饨的叫法啊,就像广东叫云吞、福建叫扁食,都是一个东西。” 他还弯腰指了指碗里的面皮:“您看这方形皮、菱角状,就是咱们本地抄手的样子,没给您上错。” 这时,一位旁边桌的本地食客也搭话,穿格子衫的小伙子说:“嬢嬢,我从小吃到大,四川抄手就是这样,您是不是把名字记混了?” 李女士根本不听,拿起手机对着店面和空碗拍照,说:“我要打12315投诉你们欺诈”。 张师傅急得直搓手,先递了瓶矿泉水过去:“您别激动,可能是我们没提前跟您说清楚地域差异,要不我送您瓶饮料,这餐费咱也可以商量。” 李女士把水推到一边,坚称名字不对就不能给钱,还站在店门口拦着其他食客,说:“这家店骗人,别进来”。 周围的顾客都停下筷子看,有人掏出手机录像,有人小声议论:这不是闹嘛! 这时,巡逻的市场监管员刚好路过,看到店里热闹就走了进来。张师傅赶紧把情况说明,还拿出菜单给监管员看,指着“抄手”那栏说:“我们一直这么标注,本地顾客都知道”。 监管员又问李女士:“您之前在南京吃的‘抄手’,确定是三角形吗?”李女士点点头,监管员拿出手机搜了张南京抄手的图片给她看,笑着说:“大姐,您看,南京抄手其实也是方形皮,您可能把它和北方饺子弄混了,饺子才是三角形的。” 李女士盯着图片看了半天,脸慢慢红了,小声说:“我……我当天中午刚吃过馄饨,可能真记混了。” 监管员趁机调解:“店家没欺诈,就是地域叫法不同,您吃了东西得付款;店家这边呢,以后也可以在菜单上标注清楚,避免再误会。” 最后,李女士让亲属转了22元餐费给张师傅,还说了句不好意思,是自己弄错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李女士第一次来成都,对本地美食叫法不熟悉,又刚好当天中午吃了馄饨,看到抄手端上来觉得和馄饨一样,就以为店家上错了。 而张师傅为了避免再出这种事,当天下午就更新了菜单,在“抄手”后面加了括号,写着“又名馄饨/云吞,地域不同叫法有差异”,还在店里循环播放方言美食小视频,介绍抄手、馄饨、云吞的区别。 视频传上网,网友都乐了:“原来南北对美食的叫法差异这么大,我第一次去广东,点云吞也以为会上错菜。” “阿姨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没搞清楚地域差异,还好最后和解了,店家也挺实在,没揪着不放”。 老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俗”,中国地大物博,同一食物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名字太常见了:北方叫“馄饨”,川渝叫“抄手”,广东叫“云吞”,福建叫“扁食”,湖北叫“包面”。这些差异不是错,而是饮食文化的趣味,要是提前多了解一点,就能少很多误会。 毕竟吃饭是件开心事,别因为一个名字的误会,闹得大家都不痛快,店家多份细心,游客多份理解,就能让地域美食差异变成趣味,而不是争执的导火索。

0 阅读:2
观者自强

观者自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