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国赞成,7国反对!乌支持美国制裁古巴,俄批评:背离历史情谊 来源:红尘故事 美国对古巴的禁运问题,在国际社会里早就是个“老案子”,结果这次在联合国大会又被拿出来表决,还是一样的场面,绝大多数国家反对,美国却继续我行我素。投票结果很简单,165个国家说应该结束,美国带着乌克兰、匈牙利、以色列、阿根廷等总共7个国家投了反对,另有12个弃权。这已经是联合国大会第33次以压倒性多数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的全面禁运,说白了,全世界的主流声音和美国阵营对着干。 尴尬的是,乌克兰今年也站到了反对票那一边。这个立场一出来,俄罗斯直接跳脚。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在社交媒体X上公开开喷,说这是“忘恩负义”,还特意翻出历史账本让大家看看乌克兰是怎么回报老朋友的。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整个地区陷入辐射灾难,成千上万的儿童受到影响。当时古巴明明自己经济也很紧张,却接纳了乌克兰的孩子,给他们提供医疗救助和康复环境,甚至波利扬斯基用了一句很形象的话,古巴那时“把最后一件衬衫都给了乌克兰”。这事不只是两国之间的情谊,在国际社会也是个被反复赞颂的温情故事。 所以这次古巴是受害方,乌克兰却公开站到美国那边,波利扬斯基完全不留情面,说这“非常雄辩地揭示了基辅政权的真面目”。这种话,一半是冲着乌克兰来的,一半也是在国际场合立个牌:俄罗斯站古巴那边,美国和乌克兰站另一边。 乌克兰自己不是没回应,外交部长瑟比加试着替这个决定辩护,但从效果看,没说服俄罗斯,也没赢来自然站古巴的那一票舆论。原因很明显,古巴的遭遇国际上早有共识,美国禁运开始于1992年,一直延续到今天,不仅打击了古巴经济,还拖累了民生,医疗用品、食品进口长期受限,社会发展被卡脖子。这类单边制裁,本身就在国际法里找不到合法基础,所以联合国大会一次次呼吁结束它。 问题在于,乌克兰现在的外交路线高度依赖西方阵营,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它几乎所有的重大立场都会向美国靠拢。这么做的代价就是,即便面对有历史情谊的国家,也可能因为政治站队选择和其对立。这回它在禁运问题上的投票,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和美国绑在一起,哪怕得罪了古巴,也不松口。 对俄罗斯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外交交锋,更是一次舆论战的机会。一方面为古巴撑腰,赢得反美阵营的好感,另一方面把乌克兰塑造成“背叛朋友”的反面教材。在国际政治里,历史情谊经常被当作舆论武器,尤其当对手自己送上话柄的时候,效果翻倍。 这次投票还暴露出美国阵营的孤立感。165票赞成 vs 7票反对,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反对阵营的名单很短,又集中在少数几个盟友和伙伴国家,没办法掩盖在全球舞台上的“不受欢迎”。反过来,支持票的广泛性就成了国际社会对美国政策合法性的直接否定。 古巴自己也清楚,禁运不是一天能解除,但每一次在联合国大会这样的场合拿到压倒性的支持,都会成为外交资本,会让美国在对外解释时越来越心虚。对它而言,历史上的善行,比如对切尔诺贝利儿童的援助,是能被不断提起的筹码,也是道义防线的一部分。波利扬斯基的发声,就是替古巴最大化利用这道义优势。 乌克兰这次可能觉得自己没选择空间,在当前局势下依附美国对它来说是首要任务。然而这种站位在历史账本面前不太好看,不仅让俄罗斯抓住话柄,也让一些中立国家心里打个问号,今天你能因为政治需要和老朋友对着干,明天还会怎么做? 国际事务的尴尬之处就在于,有些投票表面是政策问题,其实是态度表态。你投了哪边,别人就会用历史、人情、道义去解读,结果往往比票数本身更热闹。美国对古巴的禁运,未来是否松动另说,但这趟联合国投票,乌克兰已经在全球舆论场上留了一个标注。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