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被劳教24年的抗战英雄吴其轺重获自由,靠蹬三轮车,他一天能赚1块2毛

陈砚之 2025-11-04 18:55:13

1974年,被劳教24年的抗战英雄吴其轺重获自由,靠蹬三轮车,他一天能赚1块2毛钱,但谁能想到,这个身上的衣服洗掉了色,拉着满车废品的老人,曾是拥有几十枚战功勋章的“飞虎队”王牌飞行员,空军中校呢? 吴其轺1918年出生在福建闽清县十五都的一个乡绅家庭,原名叫吴其瑶。他父亲早年跟着黄乃裳去南洋沙捞越开辟新福州垦殖场,后来当了牧师,回闽清传教,对子女管教特别严。从小吴其轺就接受家庭教育,4岁开始在私塾念书,基础打得扎实。1936年秋天,他18岁,正在青岛师范大学上学,那时候日本侵华战火正烧,他看到空军招飞行员的告示,就直接扔下书本,坐火车南下,报名进了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先前他还短暂进过黄埔军校,但很快转到航校,系统学飞行技术和航空知识。 毕业后,吴其轺1940年加入空军第五大队,当战斗机飞行员,驻扎芷江机场,对日作战。他开伊-15战机,在重庆上空拦截敌机,技术过硬,击落来犯飞机。整个抗战期从1940到1945年,他飞行时间超800小时,空中作战88次,击落日军飞机5架,还有击伤3架的记录。三次被敌机打下来,右腿落下残疾,左腿挨了炮弹碎片,但他没离开战场,继续飞。1943年,他转入中美混合联队第十四航空队第五大队,也就是飞虎队,护送运输机过滇缅战场的驼峰航线,四次完成这趟高风险飞行。 在飞虎队,吴其轺驻芷江基地四年多,参与上百次空战。他执行过轰炸长江和湘江日军舰艇的任务,还低空突击敌阵地。一次奇袭汉口机场,他开轰炸机超低空飞,投弹精准。战绩让他拿到17枚奖章,升为空军中校。1945年抗战胜利,他在芷江机场亲眼看到日军投降仪式,那一刻标志着他战场生涯暂告一段落。1949年,他从台湾辗转回大陆,本想继续在空军效力,但时局变化让他远离了飞行岗位。 1954年,吴其轺被送进劳教营,待了24年。那段日子他从高空飞行员变成劳教人员,落差大,但他没闲着,白天跟别人一样干活,晚上自学地质知识,研究化石标本。那些埋在地下的远古东西,让他找到新兴趣,还学了英文来标注样本。劳教营的泥土环境,让他接触到地质实际操作,他把这些知识记牢,为后来生活打下基础。 1974年,吴其轺56岁时终于释放,重获自由,但现实没那么容易。没有单位肯要他这个有政治标签的人,他只能在杭州街头靠一辆破三轮车拉货过日子。车重600斤,他每天早出晚归,沿街收废品,拉满一车废纸、金属碎片什么的,运到回收点卖掉。衣服洗得褪色,粘满灰尘,他蹬车时风吹雨打,鞋子踩在踏板上保持平衡。收入一天就1块2毛钱,他仔细数硬币放兜里,继续干。 拉车时,吴其轺路过机场,看到战机起落,他就停下看看蓝天,但不跟人说起过去。只是专注拉货,车厢摇晃着跟上他的步子。劳教营学的那点地质知识,他偶尔用上,捡路边石头擦擦看纹理,带回家研究分类。但主要还是拉废品维持生计,日复一日穿越杭州街道,从不抱怨。这样的日子让他保持坚韧,风里来雨里去,他调整车篷固定货物,继续往前。 吴其轺不向路人提飞虎队的事,只是埋头工作。废品车满载时,他用力拉动,车轮在石板路滚出声响。每天重复收货卸货,赚那点钱买口吃的。他在劳教营找到的地质寄托,释放后成了小爱好,但拉车是主业。他穿越城市不同区域,早晨出门下午还梭,夜晚推车回家。这样的生活持续几年,他用实际行动面对现实。 1980年,吴其轺62岁,拿到平反通知书,洗掉所有不公标签。杭州大学请他去化石标本室当管理员,他用劳教营自学的知识,熟练整理分类样本。学生好奇他怎么知道每件标本的英文注释,他一笑了之,不多说。标本室窗外飞机飞过,他抬头望望,继续擦拭样本。这样的工作让他晚年平静,头发白了但眼睛亮。 2005年,87岁的吴其轺坐轮椅收到抗战胜利纪念章,他贴在胸口,泪水滑落,低声说当年血没白流。那年他回湖南芷江参加60周年纪念活动,听讲解员说历史时,他举手向天行军礼,手臂枯瘦但姿势标准。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常去岳王庙,颤抖手指摸“精忠报国”石刻,2010年清明最后一次去那里。同年深秋,93岁时他去世,临终把勋章交给博物馆。芷江受降纪念馆现在展示那枚勋章,记录他一生。

0 阅读:48

评论列表

云中漫步

云中漫步

2
2025-11-04 22:59

善待抗战英雄,一旦外战,民众才可能前赴后继!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